分类: 生活咏叹 |
县城的鞋王蒋老三聘我当他儿子蒋小刚的家庭教师,每周辅导六个晚上,每晚付薪十五元。眼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当教师的也得靠山吃山,再说,蒋小刚是我教的学生,知根知底,辅导起来顺手,于是我欣然答应下来。
第一次,我吃过晚饭洗了澡,嘱咐儿子自己在家看书,就蹬上自行车奔向鞋王家。鞋王家在城郊,三层洋楼,装修得富丽堂皇。蒋老三热情地握住我的手,不住地说些“拜托”“感谢”之类的话。我理解他望子成龙的心情,表示会尽力而为。进了蒋小刚的卧室兼书房,呵!又宽敞又豪华,绝对胜过我一家三口的住房。第一晚的辅导比较成功,末了我问他懂了没有,他点点头。但从第二晚起,他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了,一些问题翻来覆去讲,他还是懵懵懂懂。布置的作业是“全军覆没”。我把情况向蒋老三反映,蒋老三气急败坏,当我的面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我阻也阻不住。后来蒋小刚听得较为认真,末了问他懂不懂,他便毅然地点点头.,再检查他的作业,竟也做得有板有眼。蒋老三当即赏了儿子一张“四老人”。
我儿子是穷人的孩子早懂事,学习刻苦,成绩向来冒尖。有一天,我发现他在偷偷地吃一包高级果脯,就问他哪来的,他嗫嗫嚅嚅地不肯说,我意识到来路肯定不正,就气得两巴掌甩过去。终于他承认了,说是蒋小刚给的钱。我问:“他为什么给你钱?”儿子结结巴巴地答:“我……我给他……写作业。”“你——”我大为惊诧、恼怒,手又扬起来。儿子的语气硬了些:“你天天晚上给他补课,不也是为了钱吗?”我颓然地垂下了手臂。
不久,我向蒋老三辞聘,他欲将一把钞票塞给我,我摆摆手,说:“就当我是义务劳动吧!”
(写于1994年,原载《江西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