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和小林

标签:
阅读童话专栏今晚报 |
分类: 书话 |
《大林和小林》是当代著名已故作家张天翼先生的一部长篇童话,此书,是张天翼49年之前写的,是他本人艺术成就最高的一本长篇童话书。尽管他的另一部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但在艺术上水准上,却要逊色于《大林和小林》。我手里的版本,是1956年11月北京第一版,1987年3月北京第8次印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封面的设计以及内文的插图均出自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之手,很值得收藏。
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兄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后来他们的父母去世了,兄弟二人就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活。他们虽然是兄弟,但是性格和品德却迥然不同。他们就好像是南北极一样,反差极大。这样的主人公原型,不仅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比比皆是,而且在世界经典的民间故事中也随处可见。很显然,张天翼这部童话的原型或者说故事的内核,或者说灵感的来源,当出自于中外的民间故事。正如人心善恶,全球皆然一样,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有善良之人,也有奸猾之徒。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的民间故事,意大利的民间故事等等,包括中国的,都可以找到相似的影子。尤其是《格林童话》,似曾相似的东西太多,从本质上说,它们算不上童话,只能是民间故事。换言之,童话是给孩子们看的,为孩子们创作的,民间故事却是成人的东西,给成人看的。
张天翼的这部童话,却是为孩子们创作的。虽然有民间故事的原型,但张天翼却赋予它浓郁的童话色彩。无论是幽默,童心,童趣,还是夸张,变形,都符合儿童的天性,符合童话的审美标准。应该说这是中国建国以来很经典的一部长篇童话。它通过兄弟二人的种种遭遇,以及不同的命运,揭示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实的因果报应理论。当然,也深刻地揭示了两种人性的真实。它表达了人类最朴素最善良的愿望,也是对儿童进行伦理教育的好教材。贪婪,虚荣,奸滑,是人性深处的邪恶,尽管它会一时获得满足,但最终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不幸的。无论是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还是阿里巴巴传说中财主,他们和大林的下场是一样的。让人鄙视,厌恶,好笑,却不会获得人们的同情。
虽然《大林和小林》的故事背景很遥远了,但它却依然光芒四射,因为它表达的是永恒人性的问题。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品质,便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既符合社会的规律,又符合自然的规律。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心安理得,幸福的指数会很高。而靠贪婪和投机去攫取财富,会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自我毁灭。这样富有哲理的作品,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所以,它既像一面镜子,能给一代一代人以真切看清自我的机会。又像一口警钟,时时刻刻在人们的心中经久不息地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