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一则:生活总是满满当当的
(2013-01-17 11:24:13)
标签:
日记读书朋友育儿 |
分类: 随笔 |
今天,一大早就出发了。提着一代沉甸甸的书,曹文芳的散文集《肩上的童年》,去坐地铁。从网上查了,13号线地铁,柳芳站A口出来,走500米左右,就到中国作家协会了。
之前,和曹文轩通过电话,他迟疑地说:“武林,带文芳的书不好吧,别人有意见的。”
我宽慰他:“没事,我不那么张扬,悄悄地给。”
我是去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翌平的作品研讨会。是中国作家协会儿文委、作协创研部、中少《儿童文学》杂志、禹田传媒共同举办的。我应该算是创研部邀请的,感谢李东华给我一个机会。
我提着书,一下子可以见到好多人,老师和朋友们都可以面呈。一一邮寄和快递都很麻烦,现在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不值得信赖。
打车,到5号线;坐地铁,立水桥下,转13号线。到了柳方A口出来,果然,到作协很方便。时间尚早,要了6个包子一碗稀饭,吃了个早餐。庆丰的包子真不错,味道很鲜美。
到了作协,发现人还未到。李东华在那里以东道主的身份忙前忙后,我把曹文芳的书给她了。她给了我两本她的书,其中之一是安徽少儿出的散文书《寄给你一缕书香》,软精装,真漂亮。签名,收藏。
人一一陆续到了。高洪波,金波,张之路,曹文轩,汤锐,王泉根,王蕾,翌平,徐德霞,汪玥含,刘绪源,徐鲁,李朵,吴岩,何向阳,刘颋,主持会议的是梁主任。
会议的气氛很热烈。整个会议,有两个人的话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张之路先生的,我很惊叹,他阅读的那么细致。另一个是徐鲁,他让翌平不要与人论一日之短长的。很多年前,他也这样劝过我,估计他都忘记了。
我淘的高洪波的《鸽子树的传说》他的儿童诗自选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让他题签,他写道:淘书人生有奇遇,移得一棵《古树》来,贺此书入武林书斋。不假思索,一挥而就,才华横溢。
中午吃饭,一一告别。未来得及和别人打招呼,随着曹文轩走了。没想到,他的车被堵上了,开不出来。真难为他了。我陪他找人,他坚持让我走。2点钟,我还到西三环国图文化大厦还有一个会议,《都市文化报》《书脉周刊》的评报会。
评报会议室里,人满满当当的。很意外,我碰见了陈援先生。他是搞摄影,写专栏的,在山东日照给尹世霖主持过研讨会,他们都是二中的。参加的人员四面八方,报纸媒体的,期刊精英,凸凹也去了,我没留意。
一评报,才发现这些人很精英,从版式,到标题,到创意,都提了很多意见。有批评,有表扬。论到陈援发言,陈援说:“欢迎大家都到我家里去,但我不敢邀请安武林,他去了会抢我书的。”哈哈,真是臭名远扬了。大家都哈哈大笑。
论到我发言,我说:“在这个时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希望《书脉周刊》能做一盏灯,点燃不喜欢阅读的人;能做一粒种子,播撒阅读的种籽;能成为爱读书人的心灵的家园。”
掌声,还有点儿热烈。小小激动了下。
散会,我到《书脉周刊》主编于晓明的办公室,抄了一本凸凹的《故乡永在》。他又送我了一本他编的他家乡的《桓台历代诗词选注评》。
我笑嘻嘻地说:“于老弟,不好意思多拿,就拿一本。
他笑着说:“安兄,每次都要送你书,都给你留的,不然,你不来了。“
我哈哈大笑:“哪里哪里,我没那么势利。”
晚上,火锅,热气腾腾。没想到有几个还是山大校友。其中一人,师兄也,律师,据说李庄排第二,他排第九。不知道是啥排名,反正证明师兄干得不错,精英也。
晚上,到家,10点多了。兴奋之情未减,捧读《鲁文。达里奥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