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跟武林学读书

(2013-01-15 20:21:29)
标签:

转载

分类: 随笔
      谢科幻作家、科幻理论家、北师大教授吴岩先生为拙作《爱读书》所写的溢美的文字,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谢谢。
原文地址:跟武林学读书作者:yan_wu98

跟武林学读书

 [转载]跟武林学读书

吴岩

 

武林是个随和、好客且真诚周到的人。跟他交往总是让你感到如沐春风。他写诗歌,散文,儿童文学,也写颇具理论深度的书评和书话。看他的书能让你对生活、对文学、对整个世界增强信心。

但武林有个令我不可容忍的“不良嗜好”,他是个藏书狂。他每周在自己家旁边的一个巨大书摊上淘书,买到之后,会拍照上网炫耀于公众。对我这种同样爱淘书的人来讲,他那里每周的胜利成果,简直是一种过度炫耀,是虐待狂。不但如此,他还会时不时地在博客上告知大家,今天去谁谁谁家取书,他给了我多少本多少本,其中有几个特殊的、无法找到的绝版孤本。明天又得到了谁谁谁的赠予,搞来了整整一箱书。

这些信息看多了,我就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人。

他家里到底有多大地方放书?

他到底有多少时间读书?

这些淘到的书,他都看了没有?

有关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从上次北京大雨成灾之后就得到了揭示。他在一些场合说,他的地下书库被淹了。这就是了,他比别人多一个地下室,且被用作了书库。

第二个问题获得的容易。每天早晨他开始刷微博起,就在一本本地讲述他今天读过的作品。看来,他起得很早,用很多晨早时光来阅读著作。

而第三个问题我是在得到他的新书《爱读书》之后获得的答案。


[转载]跟武林学读书
金波老师讲话的时候,我们俩各自在干什么?

《爱读书》是江西高教出版社“尚书房”系列丛书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作家孙卫卫写的《喜欢书》。两本书的编排方式不同,内容各有侧重。卫卫的书有许多日记和笔记,让你感到是在跟随着他的脚步散漫地进入书的世界,去接触世界中的书和人,亲切动人。而武林的书则显得厚重,深入,对每一个提到的作品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感叹。读了之后,我由衷的佩服,这不是在读书,是在咀嚼文字,咀嚼人生。

我读武林的书话作品,至少有三个地方特别印象深刻。

首先是他的眼睛跟其他人不同。他能看到每一本书中不那么容易看清的、深度精华所在。

例如,他给文学经典的定义是:一条很多人走过的并且在继续走的路!恩,很有感,很特殊!他把别人头脑中原本平面的、无生命的书单,变成了一个活动的、有进程的活生生的人类行为模式。一下子你明白了博览群书的意义,更明白了为什么经典那么有分量,那么值得读,因为这其中蕴含的是多少人用生命换取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之下,当你涉入不同模式的经典,你其实是在绘制不同地貌的差异图。看来,阅读就是测绘或重新测绘,是评估或重新评估你的人生,经典是人生的GPS导航仪。

武林的眼睛并不总盯着总体,他还会从细节下手。在谈格雷厄姆《拂过杨柳的风》时,他关注到的是水老鼠对鼹鼠的一段小小对话。主人公说:“河就是我的一切,除了她,我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她没有的东西,都不值得有。她不了解的东西,也不值得了解。”好偏执的说法!这是我读后的第一印象。但里面确实表达了某种“真知灼见”。武林进而说,这个“真知灼见”就是对生活本身的强烈“依恋”或“迷恋”。而这种依恋迷恋的益处和缺损,就不言自明了。

武林的眼睛不但用于发现,更用于提出让你深思的问题。在谈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时,他提到爱丽丝将小卵石变成点心,吃了身体发生变化的小事。再讲到她吃蘑菇时,吃左边会变大吃右边会变小。“这样吃吃喝喝有什么意思呢?”是啊,我也觉得他小题大做。给孩子的作品,写点吃喝怎么了?武林却提醒我们,吃喝不是小事情。我们许多人常常会忘记维护孩子生活中最自然的成长与成熟过程,却拔苗助长地把他们捆到反人性的奥数竞赛或低质量的艺术考级之中。该反思的是我们。


[转载]跟武林学读书
安武林与美国奇幻作家盖伊握手


《爱读书》的第二个特点,是随时从道德、情感和社会性方面考量读书的意义与价值。这点不但对成年人有益,对正在养育孩子的家长特别具有启发性。

例如,他在谈到林格仑的《淘气包埃米尔》时,作者清晰地指出,淘气是跟孩子们身体健康程度和思维敏捷程度相互关联的。没有健康和智慧,就难于出淘气行为。看不到这一点,就无法正确地面对淘气,不知道该怎么从淘气中获取信息和引导成长。武林还分析了埃米尔的淘气心理,他指出淘气过程中的任何举动都有自己合乎逻辑的认知,而家长如果不去仔细思索这些认知的合理性,就常常会作出错误的规训。

爱读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语言和文字风格。我看了前两篇就在微博上写,“武林是大师。”我不是随便恭维他。我用不着恭维。是他的小书的文字风格让我产生了这句话。这是真的。

例如,他的行文基调非常高亢。我先前有点疑惑,他怎么会这么高亢的讲话?时而还会给出一系列的决断性的判词。等我发现他是站在人类文化的制高点,站在无数作家的思想堡垒之巅在讲话,是用他这些人生经验会和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时,就明白他是恰当的。当你试图以书刊所传达的历史去发言,你的文字必然铿锵有力。

对他选择一种有剧透和无剧透之间的写作方式,也让我在开始阅读时有点为难,但阅读之后我感到,这样的选取是十分明智的。年纪大的读者可能不知道什么叫“剧透”,维基百科上解释说,剧透是个外来语,指在别人没有阅读或观摩的情况下就把剧情告知对方,这样做的明显结果是减少了对方阅读观赏的快感。考虑到这点,许多评论者在写作中常常顾左右而言他,不敢触及作品的内容。但我发现武林没有受这个限制,他大胆地详细讲出一些故事的内容,但随后,这是最重要的,他立刻停下来对这些内容的观察方式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平台建立好了,他反而不太去讲故事转而去分析小说中的相关社会伦理或艺术人性等问题。这是一种吊口味的方法,也是一种有价值的勇敢尝试。


[转载]跟武林学读书
武林主编的一套书


有关《爱读书》我还能讲出很多东西。例如,我觉得武林对全书中所编辑的书评书话是认真挑选过的。他的内在逻辑是要涵盖经典、照顾全面,即从情感入手,又表现文化深度。对武林来讲,书中篇目选择没有成人或儿童文学的区分。这点体现了他一贯的想法,许多儿童读物其实成人也津津乐道,而那些成人阅读的作品,早就成为了孩子们的期盼和渴求。恰恰是这些内在的逻辑和思索,使整部作品不经意地成为了各种年龄孩子家长必不可少的辅助读物。

有关武林是否读过那些书,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我发现在我们之间横亘着个性和习惯的巨大差别。虽然我们都喜欢书,但我没有他的执著、刻苦、迷恋和勤奋,更没有他那种独特的生活感悟和创作追求。《爱读书》是一本让我服气的书。也是让我重新认识经典、认识文学的优秀读物。


本文发表于《中华图书商报》2013年1月14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