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爱与美的灯盏——读安武林散文集《母亲的故事是一

标签:
转载 |
作家安武林说:“爱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去读他的书;爱一个作家的书,莫过于把它放进厕所里。”得到他的毛边签名本美书《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后,我也真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着,可让人恨恨不已的是,我一直没有在厕上读书的习惯。
我读书更多的时间是在枕上。闲闲地躺在宽大的床上或者柔软舒适的沙发上,一本美书在手,那才叫一个幸福!其实,美书放在枕边,清晨闻着书香醒来,晚上枕着书香入眠,也更便于晨昏忧乐每相亲,倒是亲切得很呢。因此,雨兰想说:“爱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去读他的书;爱一个作家的书,莫过于把它放在枕边。”如是,安武林先生的散文集《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这本美书就成了我亲爱的枕边书。
读作家安武林的文字,感觉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优美画卷,水墨晕彰,画意诗情,美轮美奂,让人一见钟情。有时,他娓娓地叙说;有时,他轻声地歌唱;有时,他深情地呐喊……无论是抒情还是记事,无论是描绘自然的山川风物还是回忆自己的童年旧事,总是写得素朴又优美,干净又灵秀,丰盈又厚实,轻轻拨动你的心弦,敲打你的灵魂,让你微笑,让你欢欣,让你释然,让你眼角湿漉漉的。他的文章,小朋友喜欢读,我这个大朋友也是爱不释手。
要说认识,与安武林先生几年前就算认识了,我是说从他的博客上,从他的一篇篇美好的文字里。他读书、写书、评书、淘书、藏书、编书,他写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书评……他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呢!
安武林先生首先是一位诗人,一位优秀的儿童诗人,因此他的文字具有了诗的质地,美的质地,温暖的质地。他的每一篇文字都是那么干净、清澈、空灵、温暖,流淌着迷人的诗意。有人讽刺诗人写诗,一句话多按几次回车键就成了诗歌了,而安武林的不少散文多按几次回车键就是一首首优美、畅达、迷人的诗歌,像:“它们是大地的心脏吗?它们是星星的心脏吗?是谁的心在草尖上跳动?那么清澈,那么晶莹,那么美丽……所有的心都抵达不了那个空间,所有的心都不敢落在草尖上,所有的心都惧怕阳光”。这是他的散文《谁的心在草尖上跳动》里的一段,“小小的绿芽顶破土层,那呼呼呼的风儿就赶来了。小小的星子顶破天空,那哗哗哗的阳光就流来了。迎春花的小手一摇,那柔软的垂柳就开始婆娑起舞了。犁铧的小嘴一翘,那湿润的土地就开始奔跑了。”这是他的散文《四季歌·春》里的文字。如果把这些文字分行可不就是诗?而且语言优美,意象优美,比喻新鲜,意境开阔迷人。像这样美如天籁的文字,在他的散文里可是比比皆是呢。
安武林读书多多,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书痴。从他的《油灯下的读书时光》等系列文章里知道,原来,这痴病早在他少年时就已经得上了。《油灯下的读书时光》是一篇较长的回忆性散文,由一系列短文章连缀成篇,写得深情绵长、诗意饱满、温暖醇厚,既有粗粝之美,又有细腻温润之美。《借书》一文,把自己借书看的经历一一道来,尤其是少年时代用麻花换三天的看书时间,书没看完却不幸丢失;为借一本没头没尾的《苦菜花》看帮人家干活遭到父亲的暴打……轻松、平淡的文字里满溢着岁月的温情,笔致丰饶处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呵呵一笑后也许有些温暖的辛酸,却并没有对命运的怨尤。《在厕所里读书》则写得幽默风趣,活色生香,读了让人忍俊不禁。作家曹文轩如此评价安武林:“他是一个唯美和性情两种气质混合型的人。他既有细腻的一面,又有粗放和率真的一面。这种气质决定了他作品的特色。”对照安武林的文字,曹先生的评价可谓切实中肯。
据说,安武林先生不仅有传奇式的人生经历,还有很多“第一”,他是第一个用童话写广告的人,他是第一个大批量写少儿编辑小传的人,他是第一个写儿童文学作家人物专栏的人……他用童话写的广告我没有读到,但我读到他用童话写自己早逝的母亲《黑豆里的母亲》,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新颖别致,写得优美又朴实,飘逸空灵,神韵飞扬。他充满诗意和温情的书写,特别真切感人。“从此,我不再吃黑豆了。我怕,怕咬痛了母亲……”读到文章最后一句时,我的眼角也是湿漉漉的。
安武林先生的文字之美,那是毋庸置疑,闲话少说的,他的散文质地还是哲思的质地,闪烁着哲理的光芒,意味深长,含蕴丰富,富有深沉的思想内涵。格言警句式的语句如星光点点镶嵌在他的文字里。比如,“夕阳是一天的句号,它的余晖时多么灿烂啊!朝阳是夜晚的句号,它的霞光是多么迷人啊!人的一生,有一个美丽的开始,并不容易;可是,有一个美丽的结尾,就更不容易。”(安武林《魅力的句号》)再如,“梦的故乡在枝头,白云的故乡在天空……蟋蟀的故乡啊,在草丛。孩子说,妈妈,我的故乡呢?妈妈说,你的故乡在妈妈的臂弯里。草籽的故乡在土里,蜻蜓的故乡在荷叶上,小船的故乡在河中……小路的故乡啊,在远方。”(安武林《故乡》)通篇就是一篇又优美又富有意蕴的哲理美文。
读安武林的文字,还被他的心态所感动。我想,他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抒写,他是带着对生活、生命、大自然的一草一花一沙一尘埃的热爱去抒写,因此他散文的调子是暖的,是乐观豁达的,是明朗向上的,正如他在《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一文里所写的:“由于我不够勇敢,所以我拥有了足以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耐力、毅力和韧力。我的坚强与乐观是不易察觉的。在失学和在乡村劳作的日子里,我从未怨尤过命运的不公与家境的贫困。”如此,他的文字是一粒粒种子,在读者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长成温暖,长成疼痛,长成希望,长成光芒,长成美……
读完安武林的散文集《母亲的故事是一盏灯》,我想,他的文字也是一盏灯,一盏爱与美的灯,一盏暖与疼的灯,散发着童心的光芒,星子的光芒,人性之美的光芒,谁读了就会照亮谁的生活,谁读了谁的心就会暖暖的、甜甜的、醉醉的、美美的。
荀子他老人家曾说过:“读之书,莫便乎近其人。”俺很喜欢他的这句敦敦教诲,可惜与安武林先生相距遥遥,近其人是有些难度,但,有他的文字印在纸上,有他的美书捧在手上,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也不亦说乎?不亦幸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