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俗文学通俗论

(2010-06-03 21:54:04)
标签:

儿童文学

通俗文学

评价标准

艺术的儿童文学

争鸣

杂谈

分类: 随笔

   博主按:最近的三篇文学评论发表在《中国儿童文学》2010年春季号上。总的名字叫《对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界现象的思考》。回头看看,也不算什么思考,是点牢骚而已。

           最早的时候,在上海见朱效文先生,他约我写几个有点个性的评论文章,因为现在理论界蜜糖的东西太多,甜的发腻。他特意叮嘱,没刊发之前不要外投。故连博客都没贴。

       我不太喜欢和人争论,看了别人的文章,笑笑。自己有想法了,写写,不针对什么人,就对现象写点感受。发表了,对错都是它了。现在理论大师太多了,在下只有学习的份,这些,权当练笔了。

     

                           通俗文学通俗论

                                      安武林

儿童文学的通俗文学和纯文学或者说艺术的儿童文学这几年似乎有点交恶,这不外乎是几千年来文人相轻的根深蒂固的陋习的一种延续而已。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各说各的好,有时候还说说对方的不好。其实这没有什么,翻开世界文学的历史看一看,几乎每一个时代都这样。而通俗文学和和艺术的文学的争斗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停止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世界名著或者说经典的文学被当作人类文化瑰宝而留传下来的,似乎艺术的文学占着绝对的优势,这是不容置疑的。但通俗文学获得现实利益多一些,比如说畅销,作者丰厚的收入,这也是客观的事实。如此一说,似乎有个观点马上就明晰了,搞艺术的文学作家是写历史的,而搞通俗文学的作家是写现实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文学在任何时候都是神圣的,庄严的,偶尔也会风趣幽默地启齿一笑。我们的作家——也就是文学从业者——都在按照各自的理解在为文学作贡献。纯文学,俗文学,无非是两种文学品质而已,一种纯正高雅,而另一种俗不可耐。我是一个消费者,购书者,一般情况下,面对通俗文学我是会把口袋里的钱捂的紧紧的,因为那些书像艳丽遥饶的魔女一样会诱惑我,让我把钱掏出来。而纯正的文学就像美国的高级乞丐一样,弹着琴唱着歌扬着高傲的头颅摆出一幅你爱施舍不爱施舍都无所谓的样子,俗文学就像我们在地铁上看到的乞丐一样四处索要钱才。这个比喻是把两种文学都当成乞丐虽然不妥当,但似乎也可以区分一下二者的不同。

这个时代是个经济社会,经济利益似乎在操纵一切,包括对文学的评价。有的出版商为通俗文学大唱赞歌,要求文学的评价标准变一变。那就是畅销的文学是优秀的文学,不畅销的文学是拙劣的文学。这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出版商有改变文学评价标准的权力和资格,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历史上有这样荒唐可笑的事,还有一些评论家提出来,纯文学和俗文学各建立一套评价标准。这种貌似公正合理的说法实际上是一种中立的姿态。也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不要争不要吵各回各家去吧。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说法,或者说逃避批评家责任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无异于是让两个同父母的兄弟分开,一人再认个父母。

纯文学和俗文学的争斗不是一两天,但好像也没有听说过有两种评价体系一说。而诺贝尔文学奖也没有说只评纯文学或者俗文学,或者另设一个奖。文学奖也没有分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更没有分散文诗歌小说之类的。而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评价标准也只有一个。如果要强分,那么是不是要分一个官方评价标准和民间文学评价标准?如果有,那么谁最公正谁最合理呢?而我们的评论家是不是也要分为民间和官方的评论家?或者说分为纯文学和俗文学评论家?批评家坚持一种批评的标准是不容易的,更何况我们难以拒绝出版商们利益的诱惑。得罪一个作家得罪一个评论家是无所谓的事情,在评论家看来,但得罪一个出版社却是一个大麻烦,因为出版社是企业,出什么东西(只要不违法)是自由的,也用不上批评家去评头论足。我们评论的是文学,而不是文学出版。但如果出版和评论共谋操作一种文学评价的标准的时候,那么这是很可怕的。

文学的评价标准如果可以建立两种体系,那么它早就应该建立了,而不是等到今天让我们来建立。从出版的角度说,欧洲的通俗文学作家多如牛毛,很多人的名字现在都石沉大海了,似乎并没有存在过一样。但我承认,文学评价的标准是不断完善的,也在不断丰富。我相信学过中文的人都会了解这一点。尤其是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兴起到强盛的时候,比如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等。而俗文学和纯文学则算不上是文学流派,更算不上文学现象。

在我看来,纯文学和俗文学都有各自的存在价值,都有自己的贡献,相互攻击是非常可笑的。但有一点要非常注意,那就是作家要调整心态,不要过度地虚荣或让虚荣心无限地膨胀。大可不必盛气凌人,以书的畅销来自称自己的书写得如何如何好,而批评家也不必去推波助澜地嚷嚷着要建立新的评价标准。这种用心是很明显的,无非是让俗文学作家们赚够钱捞够名评够奖再立一块不朽的丰碑,让其成为经典而世世代代流传。但好像经典的流传并不是依赖于这些的,而俗文学的东西很多也是难以流传的。就如同风一样,来的快,消失的也快。

通俗文学并不是一无是处,成人的儿童的我都读过不少。如果从成人的意义上说,我个人的阅读一般都把它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性读物。它的消遣性和娱乐性是通俗文学最大的特点。因为它通俗,阅读起来轻松,不像纯文学那样一本正经,但也不必从通俗文学中寻找什么意义和价值,阅读完了就可以结束。更不会把它摆在书架上长久保留。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任何一个时代的通俗文学读物,一般说来,它有强烈的现实性,对人们的心理和审美趣味以及时尚和流行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它服务的对象都是现实的人群,某一个时期,某一段。很少具备作用与历史的元素。

文学的评价标准不存在纯文学和俗文学之分,比如说一部小说好不好,大体上小说是有自己的评价标准的。无论是纯文学还是俗文学它都应当具有小说的特征,是模仿还是独创,这几乎不用什么标准大家都可以看得出来。但我想,通俗文学如果大盛于一个时代的话,那么它也标志着这个时代的人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在普遍下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