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改 |
回头看股改:支付对价为股改解套
全流通恐慌和补偿论虽都不成立,但二者与由于长期股市低迷,以及层出不穷的证券市场弊案所形成的股民情绪的结合,却扎扎实实的套牢了股权分置改革。假如股权分置是一颗地雷的话,那么全流通恐慌和各种补偿论为这颗地雷装上了引线!
到了公元二00五年的四月,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了一个漫漫熊市之后进入了新的低谷,许多股票不但跌破发行价格,而且跌破净资产,证券市场失去了股票发行功能,股市一片低迷,弥散悲观情绪,中国的许多改革其实是这样被逼出来的!
补偿论因缺乏法理依据,实际上未必采用,但股民的心理预期已经产生,股民不能从中受益,股权分置改革当然寸步难行,于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根本弄不清楚的新概念横空出世——支付对价。
证监会的改革思路应是十分清晰的,统一管理为股改打开通道,分散决策化解系统风险,支付对价为两类股东提供协商工具、为股改解套。
支付对价的法律解释十分哆嗦,用到股权分置改革上的大意是“非流通股东为获取流通权而需要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本人并不赞成支付对价说,因为:
整个股改过程中,我所见到的最具有水准和勇气的文章是2005年9月9日发表在《首席财务官》杂志上署名天心(天理良心?)先生的文章《理论依据篇:对价支付原因辨析》,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