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十不赦”之四:竞技教育
昨天与朋友聚餐,谈及教育问题。“79年,中国教育考察团考察了美国,他们看到的美国教育简直不值一提。学生不做家庭作业,上课纪律差,一天胡思乱想,课堂纪律差……”得出结论:中国科技能力将在二十年后全面超越美国。二十年后的情况,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二十年,美国据说有59人获诺贝尔奖。另有报道“中国孩子的聪明、勤奋举世闻名,在“奥赛”中频频获奖,但在1995年青少年想象发明国际大赛上,中国选手全军覆没,只获一个三等奖(其中可
中国式教育被广泛称为应试教育。其实,由于对考试分数的过分崇拜,中国教育早就由应试教育演变成了竞技教育!
提到竞技,自然会想到体育比赛。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但当上升为竞技比赛时,体育变成了运动员的工作、变成了对人体生理极限的挑战,许多运动员也因此落得一身伤残。
中国式教育的培养方法,其本质和运动员的培养没有什么两样。上北大、清华成了教师、学校、学生奋斗的最高目标。有的地方甚至专门开设了北大班、清华班,一旦考上了北大、清华相关有功人员都有奖励。而进北大、清华的唯一标准就是高考分数。对考分的绝对追求也就成为校园生活的全部。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补习班、训练班、强化班、猜题辅导、模拟考试充斥校园,高考似乎
学习的经历只是人生成功的一个根本不重要的因素。因为,对大多数的人而言,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满足工作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其实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可以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但现行教育却为此付出了全部的资源和热情。而比分数更重要的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勤奋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创新能力、身心愉悦与健康等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尤其严重的是,当考试分数变得不重要的时候,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完成高考进入大学的高中生,释放了所有压力,竞技教育也就变成了休闲教育,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就层出不穷地发生在高校校园……
竞技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要求、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