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教育“十不赦”之三:教育歧视

(2006-03-02 22:12:53)

中国式教育“十不赦”之三:教育歧视

或曰教育机会失衡。

理论上,人人都应享有平等分享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严重的教育歧视。

歧视一:城乡歧视

首先,城市占用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师资源。其次,由于落后的户籍制度未取得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因高昂的入学费用,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留守子女的问题已是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入学专业分配方面,由于农村家庭的孩子都没有太多的社会背景,上好专业的机会相对较少。

歧视二:贫富歧视

由于教育的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使许多家庭困难的孩子享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实际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

学校分重点,班级分重点,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课余补习严重的地方,这种差异更大。

歧视三:地区歧视

名牌大学都集中在大城市,许多城市都有保护性的优惠政策,北京考生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比北京以外的考生最高可相差近200分,高考移民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歧视四;其它政策歧视

政策性歧视包括各种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如民族优惠、特长优惠、教师子女优惠、三好学生优惠、免试保送等等。

教育歧视或者教育的不公,一方面为教育腐败开了不少方便之门,败坏了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浪费了许多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也知道,完全的平等是不存在的,有些政策也不一定完全没有道理,问题是,我们所有的制度安排和实际操作体现了追求平等公正的精神吗?

当考分成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的时候,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成为校园歧视的对象。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精神受到压抑。本来应该是孩子乐园的校园变成了恐惧之地。在学校、社会甚至家庭压力下,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成为学生逃避歧视的方式!

 

请您将您的看法和所看到的教育歧视现象留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