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爱,叫默默守望

(2018-09-27 12:14:33)
有一种爱,叫默默守望


外孙女叫朱子文扬,小名朱朱,自从她有了妹妹后,我们都喊她“大宝”。“大宝”快十一岁了,个儿蹿过了一米六。她大眼睛,浓眉,皮肤白皙,眉宇间有一丝淡淡的忧郁。她是一个性情刚毅的孩子,不服输,不怕苦,胆儿大,两岁的时候打点滴,她主动把小拳头伸给护士:“放心打,我不哭。”三岁后,我就没见过她在众人面前掉过眼泪。
她姐妹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在北京生活,在当今的居家结构中,也算得上是家大口阔了。“大宝”是他们的心头肉,女婿、女儿说,要给她一个“玩”的童年,想咋玩就咋玩,只要玩得高兴、玩得快乐。奶奶不依。奶奶心中始终横着一条输不起的起跑线。她说,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这班就是那班,你不进几个班,还没等你起跑就输了人家一大截,我的娃儿哪来的快乐?
从那以后,奶奶和爷爷经常带着一包干粮,几条黄瓜,背着孙女到处赶场子,今天区里的演出,明天央视的海选。女儿说,这能学个啥呢?算了吧。奶奶又是不依。学啥?练摊!学不到东西学到了胆子!这样一来二去几个月,她们居然混成了高晓松、鞠萍、刘烨、刘威等音乐影视人的朋友,她连续两年上了央视的少儿春节目,还参加过两部电视剧的拍摄。她说,要加把劲,争取演说话多的电影。
高晓松说,这孩子天赋好,把孩子交给我,保证让她出道。女婿、女儿拒绝了。这份拒绝也合我意。我们不敢说贵圈太乱,但至少可以说这个圈子水太深,声音太嘈杂,这个鱼龙混珠的地盘,不是我们寻常百姓家孩子的天地。
“大宝”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韧劲和对阅读的喜好。因此,我自是希望她日后能成为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女。我的女儿自小就做着文学梦,一颗流星能让她流泪,半抹月色会让她发痴。高考后,她想上北师大学中文,是我武断地把她逼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后来,得知她常常面对枯燥的法典发呆时,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终身亏欠女儿的事。当“大宝”的阅读兴趣一天天浓起来后,我以为“大宝”是可以圆她妈妈的文学梦了。
“大宝”淡出影视江湖后,奶奶又带着她泡舞蹈班、古筝班,还见缝插针选修了陶笛和葫芦丝,每一样她都学得有模有样,舞蹈考过了十级,古筝到了七级。平时只要有她的舞蹈和弹古筝的视频发过来,我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倒来倒去地看。
略感不足的是,她的舞姿优美,过多的是来自肢体的灵动,古筝的演奏还停留在熟稔的技法上,而真正曼妙的舞蹈是用流畅的肢体语言对舞蹈内涵的诠释,而要想把一首曲目演奏得如行云流水,靠的是演奏者对每一个音符所承载的内容,作出清晰的理解和精准的阐发。真的,我不希望我的外孙女在经年累月勤学苦练后,最终成为一个舞蹈和古筝的技术主义者,或者一个纯粹的艺人。
若避之,惟有读书高。
我想,既然“大宝”已经把舞蹈、古筝演奏已经到了一个不错的高度,女婿、女儿让她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未必不是一桩好事,毕竟文曲同道,而且也不会耽误她的阅读,这种有益的阅读定会帮助她加深对舞蹈和一段曲目的理解和发挥。没想到,当我们刚刚安下神来,女婿又把她送进了一个叫傲鹏俱乐部的击剑馆学击剑了。我和老伴有点懵,你们是神经了啊,咋一出又一出,又拜了一个码头呢?
女婿说,学好击剑是上名校和出国留学的筹码。
我又懵了,老伴也懵了。老伴操起手机要给女婿打电话。我拦住了。
“大宝”都快十一岁了,我们没有真正贴身带过她一天,她的成长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淹没了饭食衣缕、一把屎一把尿等等所有庸常琐粹的细节。我们对她的爱是缺失的。我们所有的牵挂、惦记,都像浮尘一样漂浮在千里之外,所以,对她发展路径的选择,“大宝”身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比我们更有发言权,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默默地守望中静观其变,乐享其成。我们老了,多关心,少介入,别像钉子一样倔着头往孩子们的生活里钻。
老伴放下电话,掰着指头掐指一算,发起了感慨,哎呀呀,“大宝”离高考还有八年!八年啦!八年,可以把鬼子打回老家去;八年,一个屌丝可以逆袭成土豪,一条咸鱼能变成锦鲤。八年过后,如果高招还在用非高考要素加分,那岂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再说,凭外孙女的智力结构和非智力要件,考一所像样的高校未必就是难事啊,何必让小娃子遭这份罪。
“大宝”还不到四岁的时候,几乎读了市面上所有的童话类读本。起先,我给他买书时,都是买与她学龄相适应的书籍。后来,她对我说,小瞧她了,她读的是比她的学龄高一个学段的书。她读四大名著,还能对《红楼梦》说三道四。我想,他已经基本具备读一般经典文本的能力了,她的梦应该行走在唐诗宋词里、歌赋令曲中,可是她给我开列的书单是米卡吉系列、《爱丽斯梦游奇幻记》之类。诚然,“米吉卡”的励志,爱丽丝的梦幻,无疑是她需要的,但她更需要的是唐诗宋词里浸润的传统文化。我始终希望她以后不管做什么职业,都有一身书卷气,能成为一个有唐风宋韵的女孩子,以至于我每次在看央视的“诗词大会”时,都会想到那个金碧辉煌的擂台上,至少是百人战团里,有我们的镇定自若、能一路过关斩将的“大宝”。
好在“大宝”特能拼,练习步伐时磨掉了脚拇趾甲也不吭一声,她在错失练剑的黄金时段的情况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别人三年的剑程,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新手走到了领奖台。今年初夏,我们几拨人从山南海北赶到长沙,为“大宝”参加全国击剑大赛助阵。我老伴人去了,却回避了“大宝”所有的赛段。她比谁都想看到“大宝”在剑道上的飒爽英姿,可她实在不敢看。她说,一看,就会想到“大宝”那个没有指甲盖的血肉模糊的脚拇趾。现在,当我们看到“大宝”小大人一样气定神闲地站在领奖台上,看到她那浅浅的笑,我们老俩口的心头,既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也有证书和奖杯后面“大宝”咬紧牙关的灵魂给我们带来的心酸。
我一直以为,女婿就是盲目的瞎折腾。昨天,读了他发在朋友圈的《如何对待孩子击剑训练和成绩》,觉得他是一个很称职的父亲,他对击剑的理解和主张“大宝”学击剑,并不是只局限在升学的筹码上,他对于习剑的专业基础、比赛结果、对对手的态度,以及战术运用的独到认识,都有剑道的意味,尤其是在整个训练、比赛中,他对女儿的运动细节、心理变化都有超乎常人的关注。我作为一个父亲,读懂了另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良苦用心和不曾缺席的心理陪护。
“大宝”在一天天长大,最终她要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飞翔,这对于我们,也意味着在不知不觉中,她在一天天地离开我们。龙应台说“不必追”。是的,当情感需要转身的时候,我们要抑制住内心的向往,不必用眼泪张扬自己的伤感;有时候,感情不是越丰沛越好,当它的充盈快成为另一个人负担的时候,亲情也要学会含泪清仓。但是,对于至亲,谁又能停下追赶的脚步呢?父辈的双眼永远是儿孙们远行的追光。
对于给儿孙的爱,我们不必纠结对方是否理解,谁也没有剥夺我们爱的话语权和施与权,当我们有一种爱处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十之八九是自己还没有让权威下架,以为自己吃的味精比儿女吃的米多,自己过的桥,足可以成为他们一生的路,而这些味精和桥面是不容他们忽视我们的资本。事实上,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所谓见识、所谓的人生智慧,对他们已经蜕变成一种传说了。他们所面对的职场生态、道德语境,需要他们用现实环境所认同的通用方式来支取属于他们的价值份额。
我们的爱,不是无可奈何,是应该懂得如何安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