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张旗鼓的“暗访”背后有什么阴暗?

(2013-01-24 23:13:29)
标签:

杂谈

大张旗鼓的“暗访”背后有什么阴暗?

昨天,湖北黄石市《东楚晚报》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这篇名为《据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称:“‘现在距离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14个星期,我们要行动起来,紧张起来。’昨日(22日),在创卫专班工作会上,市委副书记、市‘四城同创’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家胜提出,在时间紧迫,任务繁复而艰巨的情况下,个专班小组要重视起来,密集行动起来,将创卫工作引向深入。”

本是暗访,何以大张旗鼓地高调出镜?被暗访的未必有先知先觉的奇特功能,在秘而不宣的模糊期,就知道了遥遥98天的具体日期?其实,这等小儿科的设问,几无玄机,在谜面既出时,谜底也同时出来了,这种中国式的检查,公众早已见怪不怪了,公权在检查督促环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根基颇有渊源,只是媒体无意识地泄露了耳熟能详的江湖秘籍,一个不经意的疏忽,把一种习惯性的流行操作,从坊间的讥讽推到了官媒,从而戳破了形式主义的幕帏。正是总编的把关不严,让这则新闻有了别样的真实。

无需盘点,江湖中人都有过暗访和被暗访的遭际,谁都知道其中明里说暗,暗里透明的猫腻。这猫腻正是所谓暗访的阴暗所在。

何谓暗访?时间、暗访人员、区域、具体事项,都是未知。暗访的特质就是突如其来,措手不及,看其真相,听其真言,感其真情。但是,中国式的暗访,多是些明说暗话,暗事明做的行为,说是暗访,其实早已暗示了。

举凡官场所说的检查,大体都是事先发红头文件,大到指导思想,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小到检查台账的具体细节,都一一罗列,百密无一疏。被检查者依葫芦画样,不管自身的具体情况,备足人马,罗列清单,所做的无一例外的都是看碟下菜的功课,自查自纠的过程,渗透着集体造假的劣迹,拍照片,编资料,补充会议记录,该上墙的上墙,臆造声势,该入袋的入袋,仿冒规整。其目的就是顺利闯关,全线飘红,工作的实际效果就体现在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这种忽视检查目的“充分准备”,已无暇顾及最初的意图。这正象一个盲目的旅人,经历了一路的风霜雨雪,却忘记了出发时的目的。

做托演练,是接受检查的基本要件。座谈时如何发声,提问时如何应对,查看现场的路径怎样设计,现场受访的群众由谁充任,路边的小摊小贩由哪个行动小组清理。一次专项工作的检查,仿佛就是一场战争,一个检查组的“莅临”,一如大敌当前。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通行的运筹帷幄,在冠冕堂皇地程序中,有模有样地抱团堵漏洞,照文件要求描红,按领导口味备料。

暗访的确切时间的料定,实在不是受访者具有料事如神的智慧,其实,在业已模式化的检查暗访中,彼此心知肚明的套路,在庙堂之中已是公开的秘密,铁幕能够遮蔽许多真相,但暗访的诸多要素,却可以走向前台。当下,已没有多少受访者傻逼样地坐以待毙,在“行动起来”、“紧张起来”的耳提面命中,紧锣密鼓的前戏里,自然有一班人马,充任着探班的角色,广泛搜索暗访时间、人员,继而各个击破。这种情治勾当不是什么新货色,与跑官、拉选票都是如出一辙的伎俩。因为做习惯了,所以轻车熟路;因为手法娴熟,所以常做常新;因为上下协同,所以大行其道。据《重庆晨报》记者,类似黄石的做法,西安市、南京市、河南新乡市等多个政府网站,都有应对暗访的消息源。只是这些网站的表达,多是动员性的号召,不如黄石市的公然“泄密”来得赤裸。

暗访是一种督办检查方式,大张旗鼓也罢,微服私访也好,都要符合暗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要求,只有侦探式的暗访,捉奸式的诡秘,才能看到原生态。用做笼子的下三滥做法,亵渎的不仅仅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还有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这道理似乎并不难懂。

 相关链接:http://hb.sina.com.cn/news/j/2013-01-24/07194884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半纸荒唐言
后一篇:人生需要空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