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底薪,更要坚守底线
(2012-08-10 16:02:45)
标签:
旅游 |
据《楚天都市报》八月八日报道,湖北省日前发布了《湖北省导游队伍发展现状白皮书》。《白皮书》认为,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导游数量少,跳槽频繁,制约了该省旅游事业的发展,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导游无“底薪”。基于导游队伍不稳定,湖北将实现导游底薪机制。
人们的腰包鼓囊起来了,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游山玩水便是选择之一,但是旅游的不如意事,却总是频频发生,黑车、黑店、黑导,掏空游客口袋的同时,旅游业的行业操守也在不断的流失,人们看的是大好河山,消受的是被宰、被卖、被购物的憋屈。导游也是一肚子委屈,考证要票子,服装要票子,养家糊口要票子,没有底薪的日子实在难过,于是,便想着法子算计着游客的腰包。
导游无底薪,不会是湖北省旅游业的专利,但旅游业缺乏基本的行业修为,怕是整个旅游市场的通病,许多旅游公司及其主管部门,也试图洗心革面,统一制服、提高准入门槛等等,可还是“心面”依旧,这次湖北的“底薪机制”能否力挽狂澜,我看未必。
一个职业人的劳动报酬的结构形式及其份额固然重要,但再高的底薪也难以遏制人性中的贪婪和丑恶。底薪只能保证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却不能决定他的人格走向,高薪养廉从来都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当人的贪欲膨胀到无视法规、蔑视公理时,积累财富的手段必定是无所不用其极。如果底薪或者高薪酬,真的就能管住心理意识层面的精神活动,何苦还要劳神公检法?如今,贪官象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越割越发,这些人的合法收入未必就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可他们依旧恣意妄为。可见,一个行业仅靠金钱撑门面,是光鲜不起来的,同样如此,试图仅仅用底薪垫高一个人的道德高度,也是枉然。
所以,做人做事的底线,是每个人必须坚守的。导游的品质,就是旅游业的品质,公权人物的品质,就是政府的品质。品质是文化、传统等元素长期内化的结果,任何外在的约束都只是推手而已,医患的“红包协议”不是拯救医德的稻草,底薪也不是提升职业、行业形象的唯一抓手,旅游如此,其他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