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渴望陌生
(2006-02-05 00:48:36)
人是灵性之物,心灵的沟通,彼此的亲近,是人人都渴望的,所以大大小小的书屋里,教人沟通教人亲近的或通俗读物或宏篇巨制,几乎压断了书架,在物欲横流的当代,这种对沟通和亲近以及彼此没有隔膜的向往,是人性的回归.
大逆不道的我却突然和陌生暧昧起来!
我不知道词典对陌生是一种什么样的界定,不管怎样释义,陌生反映的是距离是模糊是生疏,正是这样一种不能以正面主流意识出现在人类情感中的尤物,我几乎是膜拜有加了.
两条铁轨平行着向前延伸,陌生让他们彼此照应着,在永远不可拉近的距离中,承担着一个共同的使命.
一条宽阔的公路中间,一溜隔离带画地为牢,两边的人流车流各行其道,彼此没有纠缠,碰到岔道,招呼一声,依旧各赶各的路,毫无牵绊.......
这种流畅和谐的主因-----距离,是可以移植到人的生活中,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的.
我不知道那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怎样敷衍成章的。和陌生人说话怎样不好?宣泄者无所顾忌地宣泄,听话的陌生人无所负担地张着耳朵收购,说完了听够了,屁股一拍,说听两清,各奔路程,说者不怕失密,听者不担心被怀疑告密。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一双男女在网上相识,都坦荡得如谦谦君子,网上接触一段时间后,彼此欣赏得死去活来,互通电话,互通姓名......该互通的都互通了,连见面的时间地点,见面后短暂相聚的细枝末叶都敲定了.讵料一夜桃花散尽,当两人都感到在感情上亲近得无缝无隙,丝毫不再陌生的同时,也感到距离感情的万劫不复不远了,当事人的一方没留下一个哪怕是搪塞的理由,就给了对方一个背影.前一方很是苦恼,一是不便说明原因,二是再也不能回到原点,哪怕是做一个有一点距离有一点陌生的朋友都不可能了.
这则故事让我这性情中人着实唏嘘了一阵,不料昨天的饭局上,又碰到了一曲类似的我所熟悉的历史剧.我的一位做过官员的朋友,红火过一阵后突然赶起了背集,被人告进了局子,后来虽然很快走出了高墙,但脱毛的凤凰不如鸡,在他的政治生命终结前,连回光返照的机遇都没肯光顾他.谁告发了他,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本不是我关心的事,昨天tyh耳语一番后,我不得不惊诧起来:告发者竟然是我的另一个朋友!
告发者是一块天生在官场里混的料,t那玩政治的手腕和能力我是很佩服的,其持重老成的风格,我甚至还有一份敬重,当我得知这桩隐秘后,发现t于我比过去更熟悉,t的外衣被剥了个精光,真实熟悉得让我毛骨悚然!我觉得t原本就是一只老虎,今天突然脱下人的面具,好生可怕!
哎,与其熟悉了然,倒不如陌生来得舒坦,让t永远生活在我的友好和尊重甚至崇拜中!
看来世界上的许多事,都是熟悉不如陌生的好.这道理就好象看戏一样,还没上演的时候,一道帷幕把观众和演员.剧情隔开,大幕拉开后,观众跟着戏路走,走到最后快要谢幕的时候,编剧和演员居然还留下了一个你看不见的结果,让你去绞尽脑汁地思索.至于幕后的汗水.演员脸孔上被油彩遮掩的雀斑,被填平了的皱纹,对观众都是陌生的,这是陌生造就的梦幻,这是陌生固有的魅力.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特别青睐陌生,不想知道别人的私密,也尽可能地在别人面前陌生自己,这种人为设置障碍的心理和行为,与道德伦理无关,纯粹是生活的技巧.有时候,即便是朋友的示密,除非事涉自己,也是不大眷顾事情的因果的,听听也就罢了,人们都心照不宣地在一种社会心理中沉浮,与己无关的事脉人脉,尽量高高挂起,少知道一点,就多陌生一点,就距离远一点,就少一些心理上的负担,就有可能少一些人事上的瓜葛,就为处理有可能产生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留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让身边的人陌生自己,让陌生的人不熟悉自己,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有些离经叛道的人生哲学.
既然进来了,您不妨再作一次选择,也许有一篇是您感兴趣的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