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星期一,8月4日下午,东莞广播电视台李记者一行来单位就东莞商业步行街问题进行专访。他们问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就我作为主笔撰写的《东莞市商业步行街发展报告》中涉及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交流和访谈。事后我就其中的相关问题想来想去,发现半年多来,尽管围绕东莞商业步行街现象我想了很多,但实际上不少问题还是捉摸不透。
在几次会议上,我说过,对于东莞的商业步行街有四个想不到:一是想不到有这么多,一个新兴成长的工业化城市,居然有26条,而且在建的还有2条,是全国拥有步行街最多的城市之一;二是想不到分布这么广,东莞32个镇区有19个镇区有商业步行街,如果加上新建的,有21个镇;三是想不到发展如此之快。1999年才有第一条常平国际风情步行街。不到十年,就涌现出这么多;四是想如此有活力。一方面,民间投资如此看好它,在调研过程中,不少民营企业家还有继续进军开发建设步行街的打算,26条步行街也基本上为民间投资;另一方面,步行街的设计和经营特别有创意,充分体现了东莞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什么形状、形态、形式,灵活多样,几乎都没有一种固定的套式。
这些时间,政府部门的领导、企业界的朋友以及新闻界的朋友,偶然会与我聊起东莞步行街现象,并很自然地说“对于这种不正常现象如何看”?我听起,常常纠正半天,因为我不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同样,今天李记者一开头就问存在哪些问题,我也请求改变一种问法,即从建设性的积极的思维来看它,而不是首先关注它存在哪些问题,就如同东莞早期发展民营经济一样。
其实,我这个人本身最喜欢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和现象,但当大家都只看到它的问题时,我就感到不安了。因此怕导致负面影响,产生负面效应。于是我提出了“三多”,即政府多些扶助和支持;社会多心关爱和鼓励;专家多些指导和帮助,一起努力,使它们能健康有序地变化和发展。
但晚上回来,静下来想想自己的一些说法和想法,总觉得还是要重新思考。因为面对这么多突然发育成长起来的步行街,政府和企业到底有哪些可以努力的地方?作为专业人士,到底应该如何分析和看待这种现象?进而,作为一种模式,如何进一步研究它?我想,我还得持续地观察它、研究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