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走进异性婚姻之后:“勉强度日的我,已没有退路”

(2017-06-26 20:34:13)

走进异性婚姻之后:“勉强度日的我,已没有退路”

2017-06-09 彦晓 彦晓

虽然目前还无法开通留言功能,但这几天,在公众号后台也和几位朋友有了单独小窗的对话。与博客或微博敞开式的交流不同,这是属于完全一对一的私人沟通,所以探讨的话题也相对更加个人化。


也正因此,最近十几年来都不曾接触的这个群体,又悄悄地进入了我的视线:与异性结婚的同志。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ARicTpjB8gLcPzljJhQwHz07zfqVooZAvvRwS3x5KoH6uE1AeL13Mq62AIw1UmgviaSdCbleLevAllnevJnP4u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双面角色,冷暖自知


他们不是形婚,只是因为时代的原因,或者现实的阴差阳错,而走进了异性婚姻的世界。


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每当今天的人们提及这样的婚姻,好像主流声音大抵只剩下了嘲讽(更多来自年轻同志)或愤愤不平(主要来自“同妻”),但却可能忘了每一件事都有原因。

    

“也不能说年少无知,只能说少不懂事就结婚了。”说这话的,是来自东部滨海城市的“小时”(化名)。


和他对话时,我无法想象他当时的表情,但手机里涌动出的文字,似已可见内心的酸楚。


“对不起自己怎么办?就这样勉强度日,选择了就没有退路。”


小时说,他已经看我们的博客多年,之前看博客就是一种习惯,后来成家有孩子后,看的渐渐少了。


“偶尔也会进去看,那可能就是我们已婚一族的念想。”


我没有主动问及他的任何个人情况,但或许是因为长期读我们的博客所累积的信任使然,自称“和晓同龄”的他,选择了在公号的后台和我们吐露内心的世界。


一个博客,或者一个公号,会承载起这样的信任和托付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无论怎样,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一定有着合理的一面,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对与错来作出绝对的判断。


他们——走进异性婚姻之后:“勉强度日的我,已没有退路”

有些方向,无从选择

 

事实上,与晓相遇之前,我也曾设想过“与异性结婚”的打算,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晓。


这十几年来,他经常在与我们的好朋友喝酒时提及这段轶事:刚认识的时候说“我会结婚的”,后来说五一就结婚,再后来说国庆结婚,最后说不结婚了。


我知道他是在“炫耀”自己如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是在“显摆”我有多爱他吧^_^。


直到今天,我还无比庆幸自己没有走进那座围城,因为我无法想象将如何应对那些可以说是“无解的难题”——尽管在当年提及“要结婚”的时候,并无任何具体的概念。


而我的身边,一个朋友的朋友,大概在近十年前也走进了异性婚姻中。在作出决定之前,他曾和朋友说将彻底与gay的世界“相忘于江湖”,并发狠称,为了完成家人的托付,宁可下半生“不再为人”。


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他过得怎么样了?只是当时和现在,我都无法想象那种“不再为人”的决绝和壮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他们——走进异性婚姻之后:“勉强度日的我,已没有退路”

洒脱生活,or 身不由己?


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时今日,很多年轻同志都活得无比自我,看看琳琅满目的直播平台,就可以发现:勇于直面身份的同志已是数不胜数(当然,部分人“直面”的方式或也有待商榷)。


对于这些相对年轻的90后、00后来说,或许也永远无法想象过去为什么有那么多同志走进异性婚姻吧。除了轻哼一句:嗯,那些大叔。然后摇摇头作罢。


其实,如果没有互联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起的兴起和普及,如果没有大环境的逐渐宽松,有多少人会在自我认同的路上苦苦挣扎,又有多少人会囿于封闭的传统环境而身不由己?


我绝对不鼓励同志进入异性婚姻,因为那对另一方太不公平,也太过残忍(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与此同时,我们都是普通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自我、洒脱和坚定吧。


所以,如果你幸运地带着“勇气”直面了自我,那么需要恭喜你;而如果权衡再三后你已经选择了另一条路,也同样应该得到真挚的祝福。


“每次看到你们的文章,觉得活下去还是很幸福。”这是那天我们谈论如此沉重的话题时,小时说过的最积极的一句话。


(注:将与“小时”的对话写进文字里,已先征得了他的同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那些多嘴的人
后一篇:花开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