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电视剧市场,就跟一阵风似的。先是全民热议《人民.的名义》,然后集体吐槽《欢乐颂2》,这两天黄磊们又送上门了话题感十足的《深夜食堂》。
几年前,我们看过原版的《深夜食堂》,所以对豆瓣2.3分的评价心有戚戚。且不说国内版本那些被疯狂挤兑的桥段,昨天我和老婆说,看到黄磊出场就想换台,一个字:装。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ARicTpjB8gKwBI1WJwV1rLY6FYjy4qhGliawb0zw6YwHJtkTfeSEoqTLibTZIceia7yzsiaR01m5n5rhFBKxmibBMA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说起来真的有些可惜。本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饭馆,里面折射着不同群体的不同人生,不矫揉造作,也不会用力过猛。到了我们这边,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了。
其实正因为日本版的《深夜食堂》,我才对那种“带着帘子”的日本料理多了几分好感。后来在曼谷的日本人街区,以及在台湾垦丁住所附近的日本料理店,都让我产生一种“有故事”的感觉。
电视剧里的深夜食堂,总是午夜12点开门。而生活中,这样的馆子并不多见,但如果忽略掉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夜食堂吧。
比如晚归的漂泊者,下班到家突然饿了,可能就会买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吃。家不是食堂,但食堂却可能就在家里。支起一张小红桌,摆上几盘多数盛满素菜的盘子,两个馒头,一碗米饭,边吃边夸张地来一句“真的是好美味呀”,或者“太好吃了”。
是的,这是很多年来我们家里的“一景”。每每在午夜时分下班回来,当我打开用报纸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单位盒饭,老婆就早已经放好了小红桌。
他最喜欢的小红桌,那是某年宜家的会员赠品。因为用小红桌吃饭往往是在卧室,老婆说他喜欢这样的感觉:温馨。所以,除非有家人或朋友在,否则我们很少上正式餐桌吃饭。
小红桌
登上小红桌的菜,一度最多的就是土豆丝,后来又有了土豆泥。没办法,生于东北的我对土豆有着天然的好感。此外还会有虎皮尖椒,蒜蓉茄子,凉拌苦瓜,苦菊,生拌白菜心,炸茄盒,西红柿炖牛腩,这都是老婆的拿手菜。更早前我曾短暂做过的糖醋排骨,以及贵妃鸡翅等等,不过后来很少做了。
如果真的是深夜才吃,那更多时候还是简单的方便面吧,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泡面”。打上两个鸡蛋,放进点蔬菜,就“礼成”了。不过前段时间,每到周五我们回家都很晚,我的提议是煮方便面,但总是被他否决。在老婆看来,两个人吃饭就正式一点,“不要太凄凉”。
方便面就很凄凉吗?正如吴昕在中国版《深夜食堂》里瞪着大眼睛吃老坛酸菜的样子,我倒觉得泡面也很好吃,偶尔一顿还是会很惊艳。
当然,在电视里过于泛滥的描述和无所不在的广告植入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中国版完全丧失了食物的美感,虽然日版也说的更多是人的故事,但食物之美也不应荒废。
我们这些年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在家门口发现好吃的饭馆。最近罗斯福那儿的兰州拉面算的话,现在也有些吃够了。他们家最令我们喜欢的是辣椒油和香菜,每次都加满满一大勺,吃起来又香又美。
关于深夜食堂,2013年的记录。
这三年来,几乎每个周四的晚上,我们俩都会在小店旁边的饭馆吃饭。那是坐落于北京小镇上的饭馆,一条街上有好几家,我们几乎吃了个遍。叫上几盘菜,两瓶啤酒,一碗米饭,然后就是两个人说着永远都说不完的话。
最近去的那家店,每周都能看到一个男孩,一个人点一份盖饭,默默吃完,孤单离去。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刚到北京时单身的自己。我也曾在军博那条小街的一家饭馆,下班后点一个地三鲜,或者烧茄子,一碗米饭,再来一瓶啤酒,喝一口酒,吃一口菜,默默无语。
那时候的我都在想什么呢?如今已没有太多印象了。好在这样的状况并未持续多久,四个月后,就迎来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直到今天。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ARicTpjB8gKwBI1WJwV1rLY6FYjy4qhGiaC5PLdtGVTPf1aArgT4vyiav0A5egCRxIicXTF0IMZmoH1oAHPJWvnN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一个人是孤独,两个人是幸福。深夜食堂,比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吧。
那么,你的深夜食堂,都是和谁一起分享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