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通缉记者”尚未尘埃落定,郭德纲又为大众奉献了一出引得众多口水狂欢的相声小段。
本该是一起简单的“侵占绿地”报道,即使随着事件的发展成为“打记者”的又一个范例,但事情貌似也不该严重到今天的地步。导致德云社暂停演出的直接导火索,与其说是“打记者”事件,毋宁说是郭德纲自己亲自煽风点火。将打人者奉为“民族英雄”,说记者是“妓女”,将BTV看成“龌龊机构”……在不该高调的时候却“名大气粗”,直接促成了现在媒体所称的“众叛亲离”。
让我感兴趣的,不是郭德纲自己如何如何,倒是一部分文化人或社会精英们的态度。面对郭德纲的心高气傲和出言不逊,包括CCTV在内的媒体开足马力同仇敌忾。而郭确实也撞枪口上了,赶上上面的“反三俗”运动刚刚开始登场,其眼下的遭遇自然可想而知。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同情郭德纲,也不喜欢他的那些段子,每当在电视上看到这么一个肥头大耳的人摇头晃脑的时候,都迅速转台。所以,这件事不过是让我更加印证了自己之前的判断:暴发户是上不了台面的。这个判断,与CCTV或反三俗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基于个人立场的一种单纯看法而已。
但让我受不了的是,在微博、博客中的部分中国文化人,最初对郭德纲徒弟打人和郭本人骂记者不太感冒,而当德云社暂停演出后,立马就跳出来“支持德云社”。还有些人声援郭德纲的理由是,CCTV都在说他不好。
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如此简单的二元判断模式,正是当下不少文化人和社会精英的逻辑,“因为看不上CCTV——CCTV发言反对郭德纲——所以我支持郭德纲”,或者,“因为对反三俗存在异议——郭德纲被作为了反三俗的对象——所以我声援郭德纲”,至于事件本身孰是孰非,显然已经被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任何人,任何事,都存在两面性,片面地只看到任何一面,都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读。也许,郭德纲本身的确有点材,否则不足以解释为何那么多人甘愿当铁杆拥趸(这一点和那个李一道长类似),但郭绝不是救世主,不是上帝,其身上的问题和毛病如果通过公众人物的公众发言而放大,危害也没必要讳言。这也是我个人在此次事件中更加反感他的理由之一。
那么,CCTV呢,向来是被贬损的对象,我个人也不喜欢这个仗着垄断地位和郭德纲一样财大气粗肥头大耳的电视台,但是不要忘了,今天因CCTV支持你就反对的人们,或许昨天还在为其播出的某个节目而表示“从今天起,挺CCTV”。在新浪微博上,在不同的博客和论坛里,这样忽而极尽褒扬忽而完全诅咒的行为,几乎随处可见。我也曾因CCTV对超女快男的封杀而极其憎恶之,但这不妨碍我喜欢看《24小时》等节目。就事论事可以,但如果为反CCTV而反CCTV,其行为与“老子英雄儿好汉”的简单判断一样目光短浅。很多颇为活跃的文化人,如果也是如此发言不经大脑,支持或反对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顾左右而言他,未免实在有些可悲。
看了德云社网站的声明,姑且有了小人之心的猜测:措辞上看,该声明似乎一来表明与中央精神相符,二来正是将自己展现为一个弱者,客观上起到了转移话题的效果。现在看来,话题的转移部分取得了成功,因为那么多人(不包括胜也爱你败也爱你的粉丝)都开始因“反三俗”而开始力挺郭德纲了。
对于事件的另一方BTV,我向来也不是他们的观众。那名记者本身的采访是否有可商榷之处,双方现在已经表示要继续仲裁,那就让我们大家都稍安勿躁,且听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出来后再说吧。
我很支持新浪微博#膘客老高#的观点,他说:媒体起来揭批唐骏,禹晋永时,网上一片欢呼叫好,鲜有反对者。媒体捍卫被拆迁者的权益时,也是一片义愤填膺的喝彩。这时候,我感觉到了公众正义的力量。现在媒体只批评了几句郭德纲,网上便谴责媒体成了政府运动的工具。这时候,我迷惑了,郭德纲是孙志刚吗?是弱者吗?网络正义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网络是没有正义的,因为正义已经被喜欢翻云覆雨偷换概念的人盗取了。这些人,正在网络时代迅速(有时也是不负责任地)而且不间断地发表着观点,转换着立场。
没错,他们都是意见领袖,正引领中国网络舆论走进新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