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彦晓
彦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781
  • 关注人气:36,0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买卖的人们

(2010-06-04 22:41:05)
标签:

情感

分类: 生活点滴

    楼下卖鸡蛋灌饼的妇人,永远都会问顾客同一个问题:要加肠吗?说这话的时候,她面无表情,可能正机械地拿起一个灌饼,可能正在往上面刷酱。

    这个老太太一定是个南方人。我和老婆猜测着。因为她好像从来都不记着顾客的容貌和饮食习惯,除了一句“要加肠吗”和“(把钱)放在那吧”之外,再无任何的交流。

    北机市场南侧卖武汉热干面的年轻夫妇,卖东西的时候也不怎么抬头。那天偶尔去要了一份热干面,就听到两个老人在和夫妇说话:“你怎么不认人啊,这怎么做生意啊。”原来,那对老人是这里的常客,每次都要三份打包带走,但年轻夫妇仍在问“打包还是在这吃”。那种职业性,就好像麦当劳点餐员的工业化程式语言。

    下午和老婆去买菜,这也是个意外。当我经过大鸭梨准备进入菜市场的时候,老婆打来电话:你在哪呢?我要去市场啊,莫非你回来了?没错,我真的回来了。那为什么不给我发短信质问为何不给你开门?这个场景曾经发生在昨天晚上。

    香瓜越来越便宜了,黄瓜也便宜了,西红柿也便宜了,好像什么都便宜了。为什么北京的菜市场,反而比老家的要便宜?不知道。只是当看到黄瓜可以1块钱2斤、西红柿7毛钱1斤的时候,我再次和老婆感叹:咋就这么便宜呢。

    老婆爱上了香瓜,以前在从东北背瓜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发现在北京也可以买到如此甘甜的香瓜呢?卖瓜的男人相当有趣,和老婆交流着“肚脐眼鼓的瓜最甜”,然后乐此不疲地要给我们挑。老婆说不用了,就是可能会把瓜摊弄乱了。瓜男则笑眯眯地回答:没关系,不怕乱。我接过话茬:越挑越甜。

    那个卖花生米的男人也很有趣。5块钱1斤,老婆说来4块钱的。对方问:1斤呗,好算。老婆答:1斤吃不了。于是对方开始拿着碗从秤上一点点往下面舀。多少啊?我问。8两。感觉像绣花呢?男人嘿嘿笑了:2两就1块钱啊。老婆接过话茬:行了,来1斤吧。交流仍在继续,惹得旁边买杂粮的女人也呵呵笑着。我给花生米男50块钱,他给了我40。“啥意思啊,真的要少给5块钱啊?”所有人都笑了,花生米男这才发现错了,又找给了我5块。

    我们都喜欢那种温暖的交流,虽然其实做生意本来就是枯燥的货币交换,但往往可能因为一句问候和搭讪,而让生活变得可爱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