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博客更新的比较频繁,那天和老婆说:更新的不是博客,是寂寞。我们一直在一起,所以倒没有寂寞,而今天下班的路上,接到某人的飞信,我知道他此刻一定非常寂寞,没错,寂寞是因为思念谁吧,哈哈。
天气很冷,我刚刚下班回到家,老婆应该也快到家了。按照几乎每一次高朋满座我都要写篇博客的习惯,今天似乎也有写写的必要了。昨天晚上,断翼妹妹来到我们家,加上我们的那对挚友,五个人把酒临风,喝了20瓶啤酒,吃了好像十个菜(中间菜不够,老婆到厨房炒了三个菜又,下楼买了一次啤酒还)。
断翼问我们家来的网友多吗,我想了一下,告诉她,她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面的第6位网友,或者说博友。之前都曾有在博客里点滴提起,今天准备打包集中总结一下。
NO.1、西西姐。
应该是2006年相识在网上,并在2007年五一前后见面,西西姐对我们的好,我和老婆经常会念叨着。至今认识三年了,我们之间的联系一直都没有中断,虽然她在遥远的新疆,但每次电话起来大家都好像有很多话要说。今年“7·5”之前,在北京第二次见面,大家聊得非常开心。只是最近很久没有她的消息了,给她的短信好像都收不到(新疆那边的特殊现象),她的博客也两个多月没更新了,估计一定是在赚大钱呢,哈哈。
NO.2、勇
他的ID我要想很久才能想起来,因为现在我们对他的称呼都是直呼名字,也就渐渐有些淡忘了这个过去曾经在博客里留言给我们的ID。他和朋友是我们在北京认识的第二对朋友,2008年6月左右的时候才见的面,但一见如故,后来彼此相互互访N次,也与我们前文提到的那对朋友一起见过几次。而今年自从6月份后,就再也没见过了。北京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匆忙的生活节奏,让朋友的聚会也显得很奢侈。
NO.3、苇苇
我的第三个东北老乡(楼上两位和楼下的那两位也都是),神交许久,而且一直曾为我们的博客出书而热情张罗着。说来惭愧,苇苇对我们博客的关注,之前甚至比我们还要上心,所以在这里向他表示一下感谢。我们的见面,也是去年奥运会期间,他来北京看比赛,我和老婆那天也要去看女排比赛,所以就在中午的时候在王府井和他一起吃烤肉。虽然行色匆匆,但东北老乡的真诚已然溢于言表。最近很少有他的消息,不知道最近在忙什么。
NO.4、小迪
东北老乡,人在广州,典型的80后女孩,很疯,所以很随和。第一次见面啥时候我忘了,就记得当时我们都没回家还,她就一个人先踏上了八通线,说自己先去等我们。后来到家后,看到我在窗台等老婆回来,就说了让我们喷饭的的三个字:望夫石。后来吧,小迪和老婆交流的时候要比我多很多,电话短信啥的。小迪还有一个词:职业搞凉。她说我是“职业搞凉”的,但她自己让别人心里凉起来更是拔凉拔凉的。
NO.5、桐
和桐的见面应该说很偶然,因为之前虽然经常在网上见到他,但彼此并不熟悉,直到我们打算去成都旅游之前,桐热情的介绍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更没想到的是,刚下飞机,就被桐的热情打动,他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必要的药品,还带我们去他单位吃午餐——我们同去的一个朋友惊讶于桐的热情,并感慨“网友原来还可以这么好”。在四川的近一周时间,桐一直为我们张罗着,一直到最后送我们上飞机。真的要谢谢桐,也谢谢他在远方的我们并不认识的那个朋友,祝福他们永远幸福。
NO.6、断翼
就是昨天一起喝酒的女孩,其实认识很早了,但说到见面却还是今年春天的事。当时我和他说,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聚。结果,现在已经是秋意浓浓了,我们才第一次见面。一个自称对婚姻没感觉的非拉拉女孩,一个可以跟着火车上偶遇的志愿者跑到东北的女孩,一个对同志的理解不同于很多女孩的人,昨天和我们一起也是一见如故。
{看看断翼如何描述这次相遇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d5f450100fks8.html}
最近一段时间,新浪的博客里似乎有很多异常的现象。很多“访客”,点开后发现都是做广告的,后面的评论和留言,甚至纸条,也都是很多广告,非常不舒服。或许利用博客营销没啥也,但到处宣传就好像那些街头发小广告的,总不能硬塞广告给路人吧。
仔细想来,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也就是说,不论上述六个朋友身居何地,但他们多半都和我们有着一定的关联。6个人,5个的故乡在东北,另外一个则是我们非常喜欢的四川人。这种规律,或许也说明了某些地域人的共同性格?我们一直不会刻意去与网友见面,就像现实中我们的朋友也很少一样。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同样也是有缘才能千里来相会。因博客而成为朋友,这份友谊我们会好好珍藏。
先写到这里,老婆已经回来半天了,准备和他一起吃柚子了,回聊,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