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幕下的哈尔滨

(2008-10-20 20:30:17)
标签:

杂谈

    这几天,围绕一个叫林松岭的大学生之死,各方正吵得沸沸扬扬。警方否认“警察打死大学生”的指控,并称有录像为证。林的家属(凤凰卫视采访了他舅舅)坚称警方有责任,要求讨个说法。而在双方各执一词的过程中,林的“背景”被翻了出来,有人说他父亲是房地产商,在当地势力很大,还有人说某一方的参与者和哈尔滨市政协主席是亲戚。事情突然就复杂了,由刚开始时候的众口指责警察,变为了警方也成弱势群体。

    说实话,10月11日晚上发生的这起命案,警方的确成了“弱势群体”,因为这个群体向来都是强势的化身,现在不管什么原因,其在林案遭遇“较真儿”本身就说明这件事的确很棘手,否则直接捂住盖住也就罢了。最新的消息是,警方打算邀请媒体记者参与尸检,目的当然是为证明清白。

    到底谁是谁非,只能寄望给时间了。让我感兴趣的是,这起事件的发生地又是哈尔滨。之所以在哈尔滨前面加上一个“又”,是觉得这个城市好像一直都容易出现这样轰动全国的“大事”。

    2003年的“宝马撞人案”,可能各位都还记得。当年10月16日,一个叫苏秀文的女人驾驶宝马车与一农用四轮车相撞,造成1死12伤。这起交通肇事案迅速被传到网上,一个轰动一时的说法是,肇事人苏秀文是黑龙江省某高官的儿媳。此事的讨论一直持续到2004年年初,其中,当时的黑龙江省政协主席不得不出面辟谣,称苏和她没有任何关系(黑色幽默的是,这个女政协主席却在后来因其他事情被拉下马)。

    两年以后,哈尔滨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2005年,一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哈医大二院住院,居然被收了550万的治疗费用,史称“天价医药费案”。这件由CCTV新闻调查曝光的事件,迅速引起全国网民愤慨,其间多方利益纠集相互遮掩或诋毁,足足上演了一出医疗丑闻现形记。

    如今的大学生之死事件,让人们又不由得北望冰城,这到底是怎么了?每一件事情都引起全国性轰动,每一次曝光都引来网民的连番跟进,愤怒的情绪从冰城荡漾开来,给社会研究者提供了五光十色的范本。

    “为什么都是你们东北?”一个朋友这样问我。这让我想起刚刚阅读的最新一期《城市画报》,在介绍赫尔辛基的时候,作者提到了酒精的合理性:在中文里,“北方人”这个名词前面总是跟着“豪爽”、“豪饮”等形容词,其实这是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酒精是对抗寒冷的武器,芬兰人豪饮的习惯有那么点无可救药的意思。

    是的,杂志上只是说北方人喝酒的原因。而其实,不仅饮酒,火爆的脾气结合富人的嚣张、为官者的暴戾等等在一起,可能就导致这样的人间奇闻频频从夜幕下发生吧。不得不说的是,这也是导致今天的故乡依然如此落后的原因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