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点一滴一瞬间

(2006-02-03 00:04:43)
标签:

意蕴

隽永

风雅

浸润

性情

分类: 散文

好象有一件什么作品叫“平安夜”,是一首乐曲还是一部电影,记不大起来了,只觉得仅这个标题,已经充满了人间烟火意义上的温馨,透出融融的暖意和恬淡的宁静。想着,心中就油然亮起一盏黄色的壁灯,柔柔的光晕,小小的,笼着你舒展的身心,那是一种摇篮的意蕴。 

 

 意蕴是一种氛围,一种感觉,一种不真切的朦胧的美,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与众结伴而行,突然有人随口歌道:

 “黄昏后当你在我身旁柔声歌唱,

 你可曾听见我的心轻轻跳荡……”

 且不说这首曲子的旋律是多么的抒情缠绵,温婉动听,单这两句歌词已使人神魂飘荡,心中蓦然涌起一阵难以言表的、快意的颤栗。

 

 最喜欢那些能使人顿悟,使人情怀波动的东西。一枝半开的花,一棵带露的小草,一句隽永的歌词,一段美妙的旋律,一首回味无穷的民间小调,比之大块文章和大部头的交响乐更能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的合唱,辉煌壮丽,大气磅礴,那是一种涂抹着英雄主义的集体情绪,不太适合一个人独处时品味,如同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可以把玩一块石头而不好欣赏大山一般。尤其在停电的夜晚,无声色乱耳,大有绝圣弃智的意味,随意躺下凝望窗外银样的月光,心就如同水洗过一般,纤尘不染。有人从窗下吹起悠扬的口哨,竟是舒伯特的《小夜曲》:“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着你。皎洁月光照耀大地,树梢在耳语,树梢在耳语。……”渐行渐远。听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那深沉而忧郁的情愫在心中鼓荡着,令人顿生出欧式古典的浪漫暇思,一时间对世界充满了柔情蜜意。

 

 一觉醒来,顺手从枕边抓过一本书,竟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浏览几段,别有心得。见第七十六回写贾母月夜“品笛”一节道:“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又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这里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咽悠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人烦心顿释,万虑齐除。肃然危坐,默然相赏……”

 贾母评说:“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听。”

 如此,便入了“品笛”的妙境,便是品出了笛韵的真味和意趣。

 曹雪芹笔下的贾母,算不得风雅之人,却因了她懂得这笛声怎样才为“好听”,便也的确不俗了。由此推想,对于音乐,大致能听出“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即可谓知。而能为之或悲或喜或激愤或迷醉,便是懂。不一定非得明白指出“双簧管和单黄管带着诱惑的魔力响起来了。在美丽的降B大调中,清楚地响起了恋人第一次接吻声。”(舒曼评肖邦作品二号)

 

 一生欣赏并演出过许多文艺作品,感悟深刻的,却是一次劳动时,边刷墙边听一位钢琴手和一位小提琴手随口哼来的二重唱:“一手拿稿一手拿枪建设祖国……”(《北京——地拉那》)声音是那样的和谐而流畅。从此,这首曲子连同其时的情景,便永远清晰地印在了心上,忆起来便觉生活如同和声一般美好。

 

 对美的事物的艺术性感受,往往在漫不经心之时,在偶然的所见所闻之际,在心领神会的一刹那里。

 

 猫扑线蛋儿,狗摇尾巴,婴儿吃足了奶水在怀中惬意地呵呵,牧童于山野间即兴吼出的山歌,无状之极,却最美最恬最动人最天真有趣。

 

 村廓偏僻处的寡妇哭坟,韵调极是悲怆凄凉,是真正的直抒胸臆,夸饰而不造作,几近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于小雨中手撑一把雨伞,怀揣几缕伤感,徜徉于陌生而清冷的街头,无意间从什么地方飘来一段旋律,感觉真好。

 

 静卧独坐时,随手翻看一段文章,隐隐想起一句话,一个词,一首诗,一个标题,如“平安夜”,其所引发出的美感,恰如美人“天然样,淡淡妆”,对你不经意的回眸巧笑,那一瞬间,深深地激发了你莫可名状的愉悦和快慰。

 

 留意、玩索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那是对心灵“细无声”式的浸润,而这浸润,为你保持了那份“性情中人”的本色,你的感情世界因此永远丰盈,永远葱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乡的岁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