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妙处触目兴叹骚体诗睚眦之怨 |
分类: 散文 |
汤显祖云:文章“不真不是行”。
孔子愀然曰:“请问何为真?”
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威不严,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其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阳光从窗口斜射近来,将淡绿色的窗帘拉上,室内顿生一种梦幻般的意蕴。录音机放着柔柔的音乐,轻丝薄缕萦萦绕绕。摸出打火机潇洒地点着一支香烟,喷云吐雾之际,握管展纸把一腔心事徐徐道来,不为名人古人之高深所震慑,不为自己孤陋寡闻而自悲,也不刻意要借此捞取功名利禄。情随笔至,意由兴遣,便觉如有鬼神相助,一泻汪洋不可收拾。
人生苦短,又常为七情六欲所扰,能通过写写画画得以宣泄调节,可说是幸莫大焉。记下一条思想,写出一种情绪,描绘一种心态,寄托无望的思念,倾吐无尽的忧伤,刻画山水妙境,排遣一腔积郁,以道出一己所见所闻所思所虑为能事。然后搁笔长吁,伸伸懒腰,顿觉心头尘埃荡涤尽净,有如卸去重担般轻松爽快,如此便算是功德圆满。此后或撕或焚或展于友人共赏或寄去报刊期待发表,已是另一种作为了,与为文时之情状已毫无关系。
曾记得当年与行将完婚的多年恋人因其考入大学分手后,孤身一人悲苦度日,一腔怨愤无处可诉,每每于睡梦中哀哀而泣泪湿枕衾,思念,愤懑无法解脱。于了无生趣万念俱焚时,偶在省城与其相遇,知其已与我一女友完婚并将为人父,满腹惆怅只化作了沉默的微笑。临别时,背弃我的“亲爱的”向我索一物以资纪念,夜来心潮难平,遂填词赋诗书之帕上赠之。
其一,调寄《八声甘州》:
伤耿耿日月代序,
春秋又几度。
万般零落时,
山回水转,
相逢陌路。
年年景物依旧,
只有人非故。
休提离别恨,
无计消除。
不忍将心说透,
恐忧伤难排,
更觉孤苦。
问君合欢盏,
盛旧人泪否?
空掷了青春年华,
只落得,
凄风扫残芦。
慰我者,
一杯烈酒,
几卷诗书。
其二,为骚体诗:
叹世情炎凉兮,
憎吾命之乘蹇。
恐韶华易老兮,
时扶庸而长叹。
誓旦旦不可信兮,
心莫测之多变。
方春风而冬雪兮,
何一曝十寒。
常唏嘘涕泣兮,
时辗转无眠。
终难绝比目情兮,
固悱恻而缠绵。
非苍水巫云兮,
不合吾心之欢……
此后归来,如同久卧病榻突然痊愈一般,不复再为其梦魂萦绕泪水纷呈扼腕叹息。又似驱逐了附体的鬼魅,参禅悟道后顿脱了思恋之苦海。方知为文如药石针灸,有祛病解郁之功效,虽然诗文粗鄙浅陋,常为人为己讥笑挖苦,从此却乐此不疲,也在于生活中时时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和痛苦需要化解。
儿时每受委曲时可扑入大人怀中哇哇痛哭,得以好言劝慰热手相抚便愁云顿扫破涕为笑。即成人之后则丧失了这种自由,况人心唯危世相淹蹇,所受屈辱煎熬又常难以启齿告人。纵使有朋友呵护关注,也免不了曲解误会。更兼生性率直,屡屡轻信而使择友不慎,仅以睚眦之怨便要拿了你的伤疤当红石榴欣赏,之后再撮盐撒碱四处传播,弄得你面目全非有口难辩。
情郁于中必发于外,理同饥食渴饮为人之常情。然限于种种制约,不好肆意为之,于是写诗作文便成了最好的慰情之举。人云“文学是苦闷的象征”,又说“文学是孤独的产物”,歌德则言:“人为烦恼而沉默时,上帝则赐于他表达的力量。”有关注者问我:“你做什么不好,为何单选了这条黑道走?”我答:“无它,只因有话要说。”
李贽《焚书》卷三《杂述》道:“且夫世之真能文者,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时时有许多欲言而莫可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痛哭,不能自止。宁使见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终不忍藏之名山,投之水火。余揽斯记,想其为人,当其时必有大不得志于君臣朋友之间者,故借夫妇离合因缘以发其端。于是焉喜佳人之难得,羡张生之奇遇……”
为文之妙,古人洋人均已尽述。况操笔日短,自以为无本道之,作此章不过为印证而已。如此。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