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的圈主或管理员现在被赋予“历史性”的使命:时不时地下访到某博客、对成员给予关心或厚爱---。我受某圈主的厚爱——被赞了几次、被加精几次,然后有点感觉好起来。为何呢?比如该圈主是中文系毕业的、或作家诗人等,我想我的中文正规的在校学习是截止于小学5年级——然后文革停课了。后来,看看小说报纸杂志的,没想到今天有人表扬(加精)我。
在父母养的4个孩子中,我的学习成绩不如哥哥妹妹好,故从小受表扬少,最后对“表扬”好象失去了兴趣。我少年时(文革年代)无意中发现了一首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歌,立刻把该诗抄写到我的最秘密的本子里,因为它太符合我的某种心理:
凭记忆默写如下:
我所希望的表扬,
不是他们的夸奖,
而正是他们的怒骂如狂。
幸好文革时代——以整人为特征——已经过去了,不然这不仅是不听话,而且还有点反动了。
16岁时在某单位,当某领导批评我时,据我战友回忆:果冰对着一个喝水杯子“呸!呸!呸!”地来了3声。——现在知道:这可能是人的第2反抗期(大约出现在青少年时期15/16岁左右。联想:我女儿16岁那年突然向我表明:她不一定非要考大学---当时我的表情:

。)
后来我的心理经历那可就是往事不堪回首了。您说这种人的状态可悲吗?——不一定。大部分人都有心理上自我调整的能力,随着这种心理调整,人进入了平衡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生活和工作的状态。
为了应对外界的压力,我在20岁左右进入了我行我素的状态。选择做自己肯定自己的事情做。这样的好处是50年代出生的人大部分没有机会上大学,文革一结束我考上了大学。我曾顶着压力,但是走向了释放。
回想往事,不是沉重,而多半是有趣的。
“风随意”是一个新浪博客圈子的名称,我的原则是:所参加的各圈子,如果3个月不理我,我就打算退出。这位圈主好长时间没来了,但是一来,就使我产生了一种诗意——由名字想起的句子——歪诗也不防多写几首;在社会这个脱离不了压力的环境里我产生的更多的是“风随意”式的追求:
诗歌习作: 《风随意》
“风随意”
多随意
生如浪花大写意
一夜东风一场梦
风雨同行是自然
如果天天风不来
我心飞往九天云
我女儿的命运比我好,她老是受到我的表扬。她对我说:“世界上只有你说我是天才。”
最后,我想说:“风随意”这个圈子的名称起的很好,我首先是因为喜欢此名称才加入该圈的。我还喜欢的圈名有:草之梦、行影不离(摄影圈)、碟舞人生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