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喜欢摄影后,写的文字少了,发的图片多了。但是博客里还是写点好。我加入了90多个博客的圈子,这样我的博文可以进入各个圈子里由他们点评加精——这些话我是说给那些我的同辈,因为他们(50后)很多人看博但是不开博。
我倒是希望我的战友和老同学都开博,这样和年轻人一样不是很好吗?我们的儿女都是80后,看的出他们在网上大放异彩。比如前段时间火炬在欧洲受辱事件中,80后突然怒不可遏,以他们为排头兵在欧洲的舞台上大出击——(用50后熟悉的语言:)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而后,我由于当某圈子的管理员,发现80后的各类人才都在网络上大放异彩:比如美术圈子的80后画家、诗歌圈子的80后诗人、80后摄影家等等。我最近学摄影,知道自己50岁后认知能力下降,所以怎么使用相机,也在80后的学生那里求知获解。
我女儿是80后,她常对我说:“你太笨了。”我家亲戚里的80后对辅导我们长辈电脑方面,早已心知肚明:整个一麻烦事。
所以当社会上有人说80后不行时,我就保留我的观点:未成年,你知道他们行不行啊?现在成年了,走向社会了、工作了,他们必然展示出:文化程度高的好处。
就算有的80后成了啃老族,在我看来也正常:一个国家人口到10亿以后就必定有啃老族。古代人那么少,还养了一些食客。设想将来,如果不搞计划生育,中国来个20亿人口,那么很可能就有2亿啃老族——您宝贝都不用工作了——工作干啥?——10亿人工作就够了。您让人人都参与竞争,那势必竞争更剧烈。所以,啃老族是被迫的“生态平衡”。
未来的国家,80后还会走向管理层,我想那时的国家也许管理的比10后至70后更为合理。因为80后比较理性,有更辽阔的视野。不适合80后的词汇是:忍辱负重,委屈求全。
以名字开头的博文,怎么就写的快跑题了呢?不要紧。博客的好处是没有人管你跑不跑题,想写就写,想看就看。对我来说,应注意别把博文写成“社论体、报刊体、杂志体-----”因为我不好好看那些。就写成“唠嗑体、想那说那体、嘎然而止体---”,如果用四季来表现博文,那就是“”飞雪体、阵雨体、炎热体、秋凉体----。“
博主的名字很重要,要想成名就得有远见,我不太想成名所以远见还不够。我知道的印象深的博主的名字比如:龙在野、归燕、大侠、好笨----。我在某单位有人把我叫果大侠,可见我和那类侠客有点缘分,而且这种缘分以虚拟为好——这样人可以发挥想象力。
圈子的名字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得不博”——这名字起的太好了,可以申请专利了——博名专利。而且该圈似乎也人气较旺,名字有时就像旗帜,打出来了、应者云集。不过我没有加入“不得不博”圈,为什么呢?——咱们草民在那人多处谁理我呀?
大学的名字大部分都起的不好,有急功近利的成分。清华和复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名字,难道学校的好名后无来者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