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12-15 11:26:34)
标签:

中日关系

文化传统

文化

分类: 刀未斷·莫及

文化交流和政治外交关系,这二者的关系,在冷战格局之下,一衣带水相邻,于中日两国之间,便是初冬未名湖上的结冰,冰面下,泉涓涓而始流。

 

本来是在读宋史,在这暖阳冬日,却抽空写了一篇战后中日关系史的小论文,以上句子是在写作过程中忽然内心柔软了一下,出现了与论文全篇基调格格不入的长短句。

 

北京的天气没有什么新意,而我的家乡,只在南方。当下年轻人,乃至学界,颇以台湾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正统,遂各种心向往之。而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交辞令中看到的那种争取文化向心力的努力,深以为未然矣。正如晋宋地理大迁徙,北方民族大量南移,却仍然在隋唐这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华文化之集大成仍在北未南。即使是分江而治的宋与金,即使是朱熹文公的neo-理学,号称儒学之大复兴,并且现当代学界一致赞成这样的意见,我们又怎么能够只以这一言而避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

故,即使紫禁城空留躯壳一副在京,即使繁体字的通行在台,即使富春山居于佛光,中华文化的传统在哪里,断然不是以地域划分之。诗人爱的,更多是脚下的泥土,而不是这片泥土认为的地理行政称呼。

 

记得是这个秋冬季听哪位老前辈说过,宋人,从先秦战国始,便是中华民族的一朵奇葩。信然。无论是身在何时,一种文化意义恐怕高过你双脚站立的海拔。

 

 

http://s7/middle/486f847b4b4195379a646&690

柏林·汉堡车站博物馆当代艺术展 2011.0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读不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