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变革者。(山图居笔记2)

(2011-03-24 01:11:32)
标签:

王安石

变法

历史

杂谈

分类: 山圖館·匍匐

 

3月23日

    读王安石相关。他也曾在常州通判。不禁让我想起曾经在常州的匆匆而过。没有细细的检视历史的遗留。只是那武进博物馆让我反省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王安石,早年的宦游经历,也曾到此。他日必重新停留于此,细细品味历史和他锋芒的一生。

    逐渐感到,对于一向以文取士的中国古代,评价一个政治家,不能以做了什么官有什么政绩就评判一个政治家的高低,而是还要看他的政治思想,即使是那些没有得到实际施行的思想。

东坡志林 卷五 7 司马迁二大罪(七集本续集题作《论商鞅》)

    东坡先生认为司马迁二大罪乃:一赞商鞅变法使得强秦于世。东坡先生认为秦国之所以强盛完全是因为秦孝公励精图治,务本力樯之效,“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略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樯之效,非鞅实使之。”更是认为法家者桑弘羊不值一提。

    从这里可以看到苏轼的政治见解是比较传统而保守的儒家见解,这一点集中反映在王安石变法第一阶段,他的反对意见,使得他不得不离开京城,第一次到杭州做官。

    王安石变法,很多时候被人们拿来与桑弘羊的某些策略相比。毕竟时隔这么久,因时制宜王安石还是知道的。但是即使几百年过去了,他的失败,我们还是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已经完全理解他的良苦用心。黄仁宇先生说的是王安石超越了他的时代,而这是一种超越时间的同情与理解,但是恰恰说明了王安石没有真正的正确的因时制宜。但是也不该这么说,王安石也许比我们想象的看得更深更透彻,只是我们穿过历史的尘雾,看不清他勤奋的身躯。

 

http://s9/middle/486f847bg9f297c96cbe8&690

贴黄,我们应该对王安石与苏轼的友谊做一个梳理,他们是那样各领风骚的人。

果然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山图居士@山图馆  18:14  23/03/2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