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着

(2010-07-14 00:50:11)
标签:

文化

分类: 刀未斷·莫及

二、活着

 

 

红色书皮。不对,是血红色的。我怎么会忘记同样是这个封面的《许三观卖血记》,怎么会忘记凤霞难产时候的大出血,怎么会忘记有庆的夭折的场景,一切,磨练,一切灾难,被福贵一个人硬生生的承受到了现在。我记得那时候我读到有庆的死亡,我把我的漆黑色的书桌拍得砰砰响,在寂静的夜里我放肆的哭着,这是在家里的时候,我经常在这个时间里碰到让我震撼的事情。同样是在三四点的凌晨,我看完《三峡好人》最后一个镜头,我的心脏仿佛停止了一秒。而我在学校的时候,会一个人,在熄灯以后,躲在蚊帐里,没有声音的哭泣。我把喉咙都憋痛了,也不出声,我的嘴张得老大,把面前空虚的空气一口一口咬掉,就是为了把这种通过文字带来的悲剧克服掉。我需要安静的承受。这些跳动的灵魂。

 

是2007年的夏天,朋友送给我这本书。这是余华的一部享有盛名的代表作。大四开始写毕业论文期间,有好多同学意欲选题余华,我觉得这真是很有勇气。当代文学中,先锋小说我只认真读过余华和残雪。我想起有一个很纤瘦的女生,她向我推荐过那个时候热卖的《兄弟》。我到书店去看,我不喜欢那个封面,于是没有去动它。好像后来还出了续,但是我还是只停留在余华的先锋时代。毕竟,现在已经是那一类型小说式微的时候了,就让我停留在经典的时代吧。

 

活着,是一个残忍的命题。在大学后半时间里,我过着喧哗与骚动的生活。我关注着走廊上无声的猫的脚步,如同时间滑过不带痕迹。我关注着阳台外面杂草丛生的空地,它2年如一日的悠闲着,是成都生活并不怎么干净利落的展现。我忽略过六十年里最盛大的火花燃放之夜,我忽略了童年时代流行歌曲的启蒙者。我忽略了太多我生活中的溶质。我四年都没有再玩过的轮滑,我四年都没有握过的青玉狼毫,我四年都没有捡回来的想念,四年没有再唱起的一首歌。

 

这本书现在就在我左手边上,这几日断断续续在回味。午睡的时候还梦见了天上掉大饼的场景,醒来的时候已经想起田埂上耕地的几头牛来。我年迈的祖母回乡下去了,她在我们家待了一段时间,觉得这大门二门出不得的闷日子不舒坦,非要回去坐院坝里的藤椅,我爸妈送她的时候临别了,她老人家亲自去田里摘了几根玉米棒子。好大好壮实好香的玉米棒子,我爸肯定都舍不得煮来吃。我祖母八十好几,仍然显得矍铄。只是还是显得有些瘦了,牙齿已经不再坚韧。我给她米花糖,和她对坐,我几口一块,她还在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掰下来吃。在外面吃饭,很多美味佳肴,但是她也只能挑一些软而易化的来吃。茄子是最佳选择。其实鱼肉也是相当鲜美的,只是有刺,我坐在祖母旁边,夹了鱼肉,把刺都挑出来,然后再夹到她碗里,我希望我做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来弥补我现在一事无成的学生身份。我记得很多年以前,当小镇上一个席梦思床垫是每一位老人所喜爱的事物。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对我的外婆说,外婆,等我长大了 ,我给你买床垫。可是直到现在,我外婆的坟前摆满了我们一大家人每次扫墓带来的香火食品果盘,我也没有实现我儿童时期的承诺。我只有一个字一个字的道出我的想念,我的悔恨,我的暗暗的决心。我现在仅有我的祖母,和我的外祖父。幸而他们都是健康的老人。我的外祖父,他有自己非常丰富的老年生活。他读《天龙八部》,读《三国演义》;他打麻将,玩桥牌,谁知道要是教他三国杀,他会不会乐开了花;他每日三餐必斟二两小酒,必抽几杆香烟,必听川剧磁带……他还没有MP3;他必定拒绝手机呼叫,因为有辐射。重要的是我那极其矍铄的外祖父走到哪里都带着他那个保温杯子,喝茶,喝好茶,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坐着,轻轻地自个儿哼着调子,如入无人之境,这精神劲儿,旁人羡慕不来。

 

只是每年去给外婆扫墓时,旁边那个刻意被遮掩的空洞让我觉得,生命的涡旋,总会带给每个人一个相同的结局。

 

那天在整理书柜的时候翻出了我大二时候写的诗稿。《我有两位老人》。我想要珍惜。而不是等到再也见不到了,才想着在梦里可以交谈,谈你。

 

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倾城之恋
后一篇:走进新时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