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怎么才算结婚

(2008-10-05 17:55:14)
标签:

珊珊5354

10月新娘

分类: 智慧人生

    这几天,很多网友们都很奇怪,5354不是已经在今年的2月29号结婚了吗?怎么又去做10月新娘了呢?   

到底怎么才算结婚

    唉,或者要解释一下,2月29号是去登记结婚,10月份才是正式的摆酒结婚。

    不过这样说,好像越说越迷糊了,坦白说,我自己都“一垢云”。(广东话“一垢云”指晕头转向)

    在我的观点来说,在公证处登记了,签名了,法律上就算是两夫妻了,可是家里的老人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拿了结婚证,是属于合法同居,名义上还没有过门,还不是一家人。

    富哥说:你要对亲戚朋友有一个交待。

    就是为了这个交待,我这半年里,除了忙,还是忙!

    首先,就是要准备摆酒,别以为摆酒说摆就摆,摆酒是要事先预定的,如果选的是比较好的酒楼,一般要提前半年去订,如果挑的是好日子,像什么8月8啊,国庆啊等等,起码要提前一年。摆酒的细节,以后再和大家介绍。

    然后,就是要去拍结婚照了,市面上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婚纱店,挑什么样的婚纱,拍什么样的照片,忙忙碌碌的,就忙了2个多月。

    最后,就到写囍帖,派囍贴了,又是好多东西烦。

    结过婚,摆过酒的人就会明白,这段日子就只有几个字可以形容:忙、乱、累。

    当时的我,很烦恼,很不明白。

到底怎么才算结婚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结婚是为了两个相爱的人一辈子生活在一起。

    但后来发现,即使不结婚的同居,也可以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而且,结了婚也不代表幸福,很多结了婚的人都不快乐。

    结婚证只是一纸婚书,一张bb的准生证罢了,根本代表不了什么。

    但就连这张有法律效力的一纸婚书,却并不能得到老一辈们的认同,登记不摆酒不算结婚,他们就是要你去劳心劳力,煞费心思地去摆酒,请一大堆亲戚朋友,大锣大鼓的去吃一顿贵夹吾饱的饭。

    做得好,还好;做得不好,唱你成世!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偏偏要为了这些繁文缛节活得这么累呢?

    到底结婚是什么?

  到底怎么才算结婚?

  到底结婚是为了什么?

    当然,这是我当时很偏激的想法。

   

   经历会让人得到成长,而人要活得快乐,关键是改变自己的心态。

   心态调整好了,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经过几个月的调整,调整,再调整,我的心态也渐渐回归正常了,有时候看到富哥肥妈和婆婆几个人,忙里忙外的,时时刻刻都在为这件事奔波劳碌,可以看出来,结婚摆酒对于他们来说,是头等大事,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让大部分的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天喝酒。富哥可以向众多亲戚介绍他有一个很能喝酒的女婿,肥妈可以四处炫耀她有一个很老实、不爱说话又很帅的女婿!

    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在背台词、减肥、做面膜,务求以最佳状态去见人。

    而我这个准新娘,也不知不觉被他们的气氛所感染了。   

    如今,婚礼的事情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了。如今的我,从开始时的烦恼变成了现在的期待,我很期待我的婚礼,我很想知道我那堆姐妹兵团如何留难傻佬,要他唱歌还是要他跳舞;我很期待知道当天晚上不爱说话的傻佬会在宴会上说的爱的宣言;我很想知道谁会喝醉酒...

    过往的烦恼、郁闷、阴霾都被那期待的心情一吹而散了。

到底怎么才算结婚

    毕竟,大部分女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可以嫁得风风光光。

    经历比结果重要,无论结婚当天,还是结婚筹备的那段日子,都会令人毕生难忘!

 相关链接:5354的经典代表作:零零七伉俪 

           我一直都在等那句:"你愿不愿意&quot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糖醋排骨

           结婚半年庆-我登上了《南方都市报》人物版

           预告:5354准备做10月新娘

           那些女人教我的“驯夫术”-马赫那佳印度炒饭

           送给即将远行的丈夫-红豆糖水

           我想我应该是很幸福的-肯德基早餐

           自己亲手做才有意义-宜家家私的雪糕

           有些事情,结了婚以后才会明白-腊味蒸芋丝

           我们还欠别人一个交待-南园酒家

           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灯影牛肉焖花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