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绪尔在语言学中有个经典公式: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简单来说,言语活动就是人们使用语言的活动,其中个人化的部分叫做言语,比如肢体语言、音调高低等等。语言学主要是研究具有社会意义的语言,而不是个人性质的言语。
为什么要限定这里的研究对象呢?因为只有研究简单的对象,才可能得到确定的规律,进而导出硬核的理论。哲学史上洛克区分了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第一性质不依赖于人的感觉,可以被客观的测量,比如长度、重量等等,第二性质则是依赖于感觉的作用,比如颜色。物理学主要研究第一性质,这样才能得到严格的科学定律,比如牛顿运动定律。索绪尔区别语言和言语,这样才能得到严格的语言学理论,比如后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
索绪尔所说的语言,主要是强调声音的印记,它作为能指项,在语言中被约定对应于意义的印记。这里的能指和所指都是心理印记,就是为了避免主客观的讨论,相当于文件格式已经转化好了,你直接拿来用就行了。至于文字的部分,则是这个印记的再现,相对而言处在附属的地位。一般来说,文字大都是教育的结果,没受过教育的也能够使用语言说话,但他却很可能不识字,而教育机构可以文字改革,却很难改变人们的说话方式,甚至还要把普遍读错的音作为正解。
遗憾的是,后来有个叫德里达的哲学家,非要给索绪尔玩解构,结果就是从科学倒退到早期扯不清楚的状态。个人感觉很可能是与法国的哲学高考有关,有考试的地方就有应试的小镇做题家,他们看到什么就以为是什么,小作文哲学论文之类的写多了,就会觉得是文字更加重要。我至少看到两个人,说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传统是错的,一个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者,还有一个是德里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他们都带有小镇做题家的特征,不被当时的主流学界认可,然后就瞎折腾抢夺话语权,胜利之后就在哲学史里贻笑大方,却被国内附庸风雅的文史哲给当成宝贝。
关于文字,我们完全可以类似得到:文字等于写字活动减去写字。但国内的文史哲似乎都比较推崇写字,美其名曰书法,甚至语言学专业里还夹杂一个书法学,殊不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书法像言语一样位置尴尬,是要在语言学的研究中被减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