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把鸡毛当令箭——关于吴国盛的一百本科学经典

(2023-05-12 13:03:56)
标签:

科学

科普

教育

strongart

文化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最近看到有个叫吴国盛的学校教授,捣鼓了一个高山科学经典,给同学们推荐100本书,还特别分成了科史哲三个部分,感觉就是绕了一个圈,把最硬核的教科书给绕过去了,搞不好就会误人子弟,孵化出一批咯咯叫的科普鸡。
   实际上,要学习一门科学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读最基本的教科书。理论上说,教科书应该是最容易读的,科普书好像更容易读,但也就是小故事加上大概意思,并不是得到真才实学。当然,国内的不少教科书比较生硬,应该是教育观念上有问题,主要是写给老师看的,一般也被叫做教材,而不是学材、学科书或者直译为文本书(textbook). 这里推荐同学们找国外的经典教材,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而不是像某些人把科普小书当个宝,甚至还要分个经史子集,真是拿一把鸡毛当令箭啊!
   这100本书中有15部老经典,其实经典的部分已经被教科书吸收发展了,剩下来大多是一些细枝末节,还可能有不少过时与错误的地方。非要去读这些老经典,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费了半天劲,适应了其中的古文,结果发现和教科书里讲的差不多。如果是连教科书都没吃透的话,看经典无疑就是舍近求远,还可能是跟着一起犯错误。也许老师出试卷时可以找点灵感,把细枝末节做成一道题,还可以炫耀这个题是如何的大有来历。吴国盛竟然还把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也作为科学经典,这就未免让人贻笑大方,我们可以原谅古人的历史局限性,但并不意味着非要把他们的错误也学一遍。有人也许会说:那个不叫错误,只是以前的科学范式,说不定哪一天还可能会死灰复燃,只要标准定得足够低,那么自然是一切皆有可能,呵呵!
   接下来是25部新名著,似乎都有点不伦不类。如果说老经典主要过时的名著,那么新名著却大都是科普书,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估计是因为新的经典参考书,哪怕是最简单的教材,也不是那种搞科学史方法论的非专业教授能看懂的,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大滑坡现象。特别是其中有霍金的《时间简史》,怎么没和《万物简史》与《信息简史》一起放在科学史里呢?那个科学史里的《费马大定理》,主要是讲数学家的小故事,为什么不放到科学家的传记里呢?
   科学哲学家的5本名著各有各的说法,有些还是比较极端的,不如先看一本讲科学哲学的教材。国内的科学教育确实比较生硬死板,搞不好老师只会在黑板上推公式,缺少思想方法上的启迪,结果就会有头脑简单的人,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把一些科普故事边角料给当个宝。吴国盛甚至认为《三体》受到吹捧让人大跌眼镜,金庸的武侠才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只能说是科幻里的民科观点。
   最后说个笑话,胡塞尔教数学课,先从生活世界中找几个引例,然后再讲定义,命题和定理证明。无奈搞史的学生脑子不好使,只能理解生活世界的小故事,还把它和人生结合搞科普。特别是某个叫海德格尔的,说两千年来的定理证明遗忘了数学的本质,其实只是自己出了毛病而已。

一把鸡毛当令箭——关于吴国盛的一百本科学经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