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皮病不仅存在于学术圈,在很多其他的圈子里,大都有着一群无聊的扯皮人,他们拿不出成型的作品,就只会在一边吹牛扯皮,结果就在圈子的底部构成了一个扯皮圈。
扯皮圈由哪些人组成呢?主要是一些小聪明,自己懒得努力,或者走错了路,水平一直都不上去,只能沦落到扯皮圈里。特别是在现实不理想的环境下,小聪明目光短浅迎合现实,尽管淘汰了更有潜力的人,但发现自己也不是那块料,只能用扯皮来平衡内心的不满。当然,还有一些是本性淳朴的老实人,想要摆脱底层的地位,就开始学着小聪明扯皮,搞不清楚的长辈也会叫他们多说话。记得我上高中时有个同学,数理能力特别强,但好像没有聪明人的自觉,反而是学着平庸人说脏话。
一般来说,扯皮人大都位于倒数第二层,下面还有一群想扯但不会扯的。高层一般是不屑于与他们为伍,而他们则是竭力想要摆脱底层的位置,总是在扯皮中寻找同类抱团:我们都是会说话的人!然后,他们就在倒数第二层自娱自乐,表现出类似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一面以专业人士自居,我们是有社会认证的;一面贬低高层的价值,你们有说话的自由吗?
扯皮圈里的人喜欢假充正统,却又缺少识别高手的眼光,只能沦于外部形式。假若有高手看到他们只会扯皮,好心来指点一二,扯皮圈多半就会不识好歹,不从内容上辨别对方的水平,而是看外部的社会标志。如果高手是有权威光环的,扯皮人自然只能虚心接受,或者是假装虚心接受;但若是没有这样的光环,他们会觉得你也想挤进来吗?说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但没有光环标志的社会认证,只能被当成外行人在胡扯。结果就是圈子的固化,只能是高层的扯皮圈不甘寂寞到下面刷一波存在感,然后他们去外行人的扯皮圈里刷第二波存在感。
由此可见,扯皮圈的存在容易影响整体圈子的外部形象,特别是阻碍圈外高手的交流与合作,让真正有价值的交流被扯皮淹没掉,所谓的职业化弊病也就更加明显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