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的篮球规则一直都在改变,有些改变确实是很好的,比如第零步的设定,可以避免持球过早的问题。但也有一些规则,似乎还在试验阶段,容易引导出一些好玩的操作。
同学们请看,FIBA篮球规则第25条:带球走,说是在移动状态下:
——如果双脚离地和队员一脚落地,于是,该脚成为中枢脚。如果队员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落地停止,那么,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像我一样,看了一两遍,感觉有点像是病句,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直接跳过,那就错过好戏了,想要自己研究的话,可以去查英文原版,但这里有个偷懒的办法,就是把它复制到百度里面,然后可以看到一些参考解释,原来应该是这样理解的。好吧,让我们把这个句子来补充完整:
在双脚离地的状态下,如果一脚落地没有再跳起,那么这只脚就是中枢脚;如果一脚落地后再跳起,那么还可以双脚同时落地,此时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前半句和以前的规则一样,但后半句就指示着一个新操作:单脚落地后还可以再跳起,然后双脚同时落地。按照以前的规则,先落地为中枢脚,然后就会出现两个支撑脚,这个动作就是走步!现在官方非要让这个动作成立,那就只能说它没有中枢脚的,因为用中枢脚是无法解释的。忠实于老规则的人会想:此地无银三百两?
再后来,规则又发生变化了,这个动作依然成立,但却是用两步停球来解释的:
如果(队员)在第1步中(落地的)一脚(又)跳起,他可以双脚落地完成(他的)第2步。在这种情况中,该队员不可以用任一脚为轴进行旋转。如果,而后他的一脚或双脚跳离地面,那么,在球离手前,哪一只脚都不得落回地面。
这一段相信同学们都能读懂,但对中枢脚却是干脆不提了,眼不见为净!中枢脚再也不是判断走步的核心概念,只是用来看哪个脚能动,都不能动的情况就不要它了。
如果非要解释的话,那么我们还是数步子吧,两脚同时落地只算一步。专业人士一般听到数步子,很多都会大皱眉头:只有野球场不懂规则的才数步子!B站有个裁判的视频:av54276776,33秒左右演示了这样的动作,但依然说第一步是中枢脚,恐怕是一时难以改变啊~
为了让一个动作成立,废弃了一套系统的处理方法,这并不是常见的情况,它到底是图什么呢?个人感觉就是为了停球方便,可以用一个小跳步来停球,也可以用来配合后撤步,这个画面我勉强还可以接受,可要是主动用做终结技呢?
规则不会限定你一步跳多远,然后就会出现一个双脚同时落地的欧洲步:第零步,左脚在地面开始持球;第一步,右脚接触地面后跳起;第二步,双脚同时落地,然后再跳起投篮(扣篮)。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若是这样的规则深入人心,以后给青少年讲三步上篮,就会多出一个【屁股向后双脚落地式】。这里的“屁股向后”并不是在开玩笑,因为步子变大后若是屁股不向后,就很难保证双脚同时落地,不同时落地的话就是走步!也就是说,这个动作容错率比较低,需要同学们多多练习。
实拍作业:请拍一个或一组【屁股向后双脚落地式】的上篮视频,发微博或者B站
@strongart教授来点评,有兴趣的还可以谈谈对这个动作的看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