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听说过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就是那个所谓的A=X+Y+Z,其中A就是成功,对于X、Y、Z则有着各种不同版本的解释,最常见的是说X是正确的方法,Y是努力工作,Z是少说废话,似乎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
对于这样的公式,我觉得可能只是爱因斯坦和年轻人开个小玩笑,有点像《灌篮高手》里面赤木队长被樱木花道问烦了,就随口说了“用眼睛杀死对方”,结果还一下子被当真了呢!那个年轻人当没当真我不知道,很多中国人却是不折不扣的把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当真了,大概这是因为它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唯一能够被普通人理解的公式。话说像公式之类的形式,特别所谓权威给出的科学公式,很容易让缺少反思能力的中国人产生崇敬感,毕竟他们一直就是按照公式生产生活的。然而,这里的公式只是一个形式,不像真正的物理公式那样有严格的意义,也就满足了中国人喜欢牵强附会的低级思维,只是最后用严格的形式把他们包装起来而已。
其实,中国人喜欢这个方程式还有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它是直接从成功出发的。有一定逻辑素养的人应该能够体会到,像成功这种综合性的功能词汇,一般是不适合作为基本变量出现在理论中的。但这个成功恰恰就是中国人最想要得到的,一听说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而且不像土著人那样的大忽悠,自然也就难免要趋之若鹜了,把它当成圣贤的语录一般。现代社会中像成功学之类侏儒哲学盛行,大概也正是出于这个理由把。
在为数不多的几个版本中,似乎出现了人的天赋,我想这应该是常识了,爱因斯坦不可能想不到这一层,只是到了中国之后就遭到了篡改。爱因斯坦(也可能是爱迪生)还说过一句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可中国教材之强调前面的汗水,却把后面的灵感给抹消了,总结一下原因嘛:大概是灵感会导致天赋,有天赋人与人就不平等了,在前个人主义文化一定要维护平均化的面子,普通人希望用平等来维持小人物的嫉妒心,而特权阶级希望用平等来掩盖自己的特殊地位,结果就把最应该尊敬的天才给抹杀了。
假若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成功方程式大概应该是这样的:A=X+Y+Z,其中X表示天赋、勤奋综合起来的个人素质,Y表示文凭、证书之类的社会标志,Z表示个人的社会关系,其中特别是以亲属关系为重,这三项的作用大小应该是X<Y<<Z,对此哲学家Strongart也是深感无奈啊~
话说要篡改名人名言有时也很好玩啊,请看博文:杜甫很忙,土著也很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