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了萨特的七十岁自画像,其实就是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做的一起电视访谈,老实说我希望有人能为我安排一次类似的访谈,请我来谈一些自己的方方面面,从基本的生活起居到自己的哲学思想都有很多有趣的话题。下面我对访谈中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你可以当做记者在同时采访我们两位哲学家。
关于出名的问题,萨特似乎总是推卸名气的价值,甚至当记者提到名望使得他有幸担任罗素法庭的主席时,他依然在油嘴滑舌的狡辩,这让我感到比较恼火。直到记者提到笛卡尔的新公式“我出名故我在”,萨特才说想出名的人其实是想要一切。对此我也是深有感触,假若你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你自然就想把它发扬光大,这时出名似乎就成了自己的一项使命。不然的话,你的独特思想永远都会被庸人的逻辑埋没,直到你死去之后,这样的思想也就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这就好像第一个变成人的猴子一定要尽可能的繁殖,这样才能产生人这个万物之灵,不然也许现在依然是猴子的世界,也不会有哪知猴子想到是不是曾经出现过人这个物种。
作为一个原创的哲学家,萨特非常贬低评论家的价值,有时对别人的评价置之不理,对此的解释是自己写书,别人有不同意见也写成书回应就可以了。我想自己就算是小一号的吧,暂时只是写点文章,别人有不同意见也是写成文章回应我就可以了。萨特甚至不愿意与人讨论思想,说知识分子交流思想时总说一些蠢话。我想,这跟我宣扬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异曲同工,只不过我似乎要稍微仁慈了一点,认为一定程度的交流还是必要的,可能这和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关系吧。法国人应该是热衷于讨论的,个别高手已经充分了解了讨论的滋味,因此才会选择沉默;可惜中国是语言的沙漠,让我这样的沉默高手和那些沉默傻瓜一起沉默掉,反倒不成为一种滋味啊!
萨特不钦佩任何人,我想这是任何思想家的共通之处了,只不过有时候他们所选的字眼不同,我本人就更喜欢使用崇拜这个词。我谁都不崇拜,也不喜欢别人来崇拜我,我希望自己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精神!与之相关的就是弟子的问题,萨特不喜欢那种捡起别人思想的弟子。可能我对弟子之类的没感觉,倒是对老师这个称呼比较敏感,叫别人老师时自己就不舒服,觉得自己被奴役了,而别人叫我老师时也会让我感到困窘,好像是自己奴役了对方。如果非要有个尊称的话,叫大叔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萨特认为生活总体上还是美好的,这也是我本人的看法。尽管现实比较糟糕,但生活却还算比较美好,如果你觉得比较荒谬,那就哈哈的笑上一阵吧。
再看一下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哈,请看博文:论叔本华美学中的反三俗思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