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学术疲软只是制度不好吗

(2010-08-25 13:52:51)
标签:

中国学术

教育

学者

天才

strongart

文化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一提到中国学者做不出成就,很多人就会本能的归咎于教育制度,特别是一些制度内的得利者也如法炮制,其实只是盲目的依赖与推脱而已。有些人好像非要用制度来堵住所有的漏洞,即使最后侥幸成功了,也只能是得到死水一潭。

    其实,制度与人是相互作用的,对于一些比较机械化的领域,制度的作用的确要突出一些。但学术研究应该是人的自由领域,制度越严的话活力就越小,也就越不可能做出成就。况且,假若是一群庸人小人,再完美的制度也会被他们抠出漏洞来。若是非要建立异常严格的制度,就只能收获一些善于应对的小聪明者,而把最优秀的精英天才给排斥掉,后者必须要通过人的关系才能发挥作用。可遗憾的是,中国的这个最讲究“关系”的民族恰恰又是最不懂得关系的,其根源就在于只知家国不通人性的文化传统了。

    不同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关系,土著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主奴式的,小资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合作式的,精神贵族之间的关系则是欣赏式的。显然,学术关系应该是欣赏式的贵族关系,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沦为在师道尊严掩盖下的主奴关系。相信一些中国学者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即使师生之间都无所谓什么礼仪,但总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隔阂在其中,还不如那些只想拿学位的人操作起来自然,后者倒是早已经认同这样的主奴关系。可惜,中国人对此似乎完全不开窍,连层次这个东西都不承认,甚至有博导教授说自己和普通农民是一样的,都是在为那个某某服务,老实说这样博导教授还是干脆回家种地吧。  

    学术的发展是需要相互交流的,这样的交流能让有才能的人得到相称的声誉,不至于因为人微言轻而被遭到忽视。国外的大学有很多所谓的seminar,把各个相近院系的学者组织起来,请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可到了中国的大学里,就算真有也是形同虚设,跟老师平时上大课差不了多少。难道是有什么制度规定,不许大学私自组织seminar活动?当年我那时班主任还请人给我们讲哲学呢,只可惜请来的都是凡客,同学们听得索然无味,而我这个哲学家却被憋在角落里。我想,这不该是制度上有什么障碍,可能是在照顾什么师道关系,也可能干脆就是人的素质有限啊!

    对于中国学术的疲软,制度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人自身的因素。有良心的学者应该主动负起自己的责任,若是自己实在做不出什么成就,那就干脆当一个学术活动家吧,邀请一些学术天才来学校讲学。不然的话,大家都去怪制度了,天才依然会被埋没,中国的学术也依然是那副鬼样子啊!


    看一下中国人做学术的特点哈,请看博文:中国人做学问怎么都像是老鼠打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