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名词叫“反三俗”,让我想到了当年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之中特别有一个媚美的概念。回头重新翻了一下,发现叔本华至少已经提出了三俗中的两个,而且还用他的意志论哲学作了诠释,比中国人早了近两百年啊!
与媚美最接近的自然就是媚俗了,叔本华的解释大致是把人的意志从纯粹的审美直观中刺激出来,他举了刺激人食欲的水果画以及刺激人性欲的裸体画作为例子。现代社会掌握了高级的科学技术,媚俗的例子就更是屡见不鲜了,你看那各大超市的广告宣传单,把新鲜的猪肉拍得淋漓尽致,比水果的杀伤力不知道强上多少倍。那些挑逗性欲的媚俗就更是琳琅满目,各类诱惑走光的影音产品层出不穷,甚至连纯洁的动漫世界都难以幸免。
与媚俗相反的是低俗,叔本华的解释是使人的意志消极,让人感到反感恶心。开始我对此还不太理解,既然让意志消极化,不就是倾向于纯粹的审美直观了吗,又怎么能唤起人的意志呢?可是后来一想到芙蓉姐姐、凤姐之类的人物,便立刻是茅塞顿开了,原来就是要让人的意志躲开它啊!估计在叔本华的那个时代中,也有很多此类小丑的加工厂,雨果笔下的笑面人总应该可以算是一个例子吧。
除了吸引意志的媚俗与排斥意志的低俗之外,还有一类庸俗似乎是叔本华所未能想到的,那就是把意志拉出来,让它在原地兜圈子而无所得。明明只是一些平庸的思想,非要找一堆辞藻把它包装一下,让人陶醉于无聊的文字游戏里,这便是庸俗的典型代表。画家不是研究怎么样画出艺术品位,而是热衷于表演用脚趾头作画,歌唱家不是把自己融进所表现的音乐中,而是刻意卖弄凡人无法达到的高音,像这类纯粹的技术卖弄,无疑也都应该属于庸俗。
其实,所谓俗雅与否都属于人的审美趣味,有些人本身就是庸俗的,但至少这还算是他们的真实人性,再要反对他们的一点低级娱乐也太不人道。因此,与其刻意反俗不如多引介推广一些高雅的东西,让剩下来的人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不然恐怕就得戴上假面具一起看样板戏喽!
来看一下中国的凤姐文化哈,请看博文:为什么很多人总是言必称凤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