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怀才不遇似乎已经成了一种通病,最后往往是才华越大落差也越大,很多庸人早已是见怪不怪,甚至把它当成无聊时的玩笑。为什么中国的天才总是找不到伯乐呢?答案很简单,我们的伯乐可都是神啊,希望遇到伯乐的想法就像是没文化的老太婆祈求观音菩萨保佑一样,至多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尽管文明国家偶尔也会出现哈代邀请拉玛努扬的壮举,但他们知道这样的高台跳水终究是靠不住的,所以并没有伯乐这样的神灵出现。他们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好不吝啬对学生给出自己的评价与推荐,有才华的人往往能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可,结果自然是越推越高,最后找到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然而,我们的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才能,要么干脆是不闻不问,要么就庸俗的劝他先通过某某考试,把所有学生的才华限制在规定的轨道内。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才华常年受到压抑,也就难怪会幻想神灵的救赎,于是“伯乐”这个东西就应运而生了。
既然伯乐只是一位幻想的神灵,也就难怪中国的天才经常会被埋没。要是老老实实跟着学校走,那就得像老师们建议的那样,先把压抑自己的才能去应付考试,可没想到总是新的考试在前面打岔,等后来发现自己才能萎缩掉了,也不会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就算是最后考上了硕士博士,一般的导师也就仅限于保证你能顺利毕业;就算自己当了老师,上面也还有老教师和学校领导压着;等到你也熬成了老教师,再想做自己的东西,恐怕当年的才华早已是连影子都剩不下了。
既然现在的学校会埋没天才,那么离开学校走自己的路怎么样呢?首先,你能抵挡住生活的压力,要是整天为了活命而奔波。恐怕也没多少精力发挥自己的才华。然后,你还得能接触到一定的学术资源,很多原版书都非常昂贵,还有一些内部讲义更是无从获得,这样就要比大学里的人多受一份限制。最好是能与学术圈的人保持联系,要是不幸回到一个与世隔绝小城镇里那就完蛋了!最为难办的是有了成果之后很难得到肯定,很多似乎天真的认为天才的成就是由神灵放到每个人的脑子里的,其实还不都是先由教授推荐,然后由媒体发布出来的吗?可是中国教授不像国外教授那样能独立说出自己的见解,总喜欢学着伯乐去当神灵,结果再高级的成就也一样是无人问津啊!
总之,不论圈内圈外都不能给天才必要的后勤支持,可越是埋没天才的社会就越是显出公平的样子,他们总是说“金子总会发光的”、“时间总能检验真理”,其实就是等着看天才被埋没。文明国家中多数人都能给天才一点支持,积少成多就用不着什么鬼伯乐了,可中国人却是不闻不问,甚至还有意无意的扯一把后腿,结果逼得天才只能去幻想伯乐,寻找高台跳水的机会。幸好现在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可以用钱去买伯乐,只要天才不被埋没,伯乐的真假又有什么差别呢?可能有些假道学又要开始不满,说这歪曲了什么学术精神,其实你们的学术本来就歪的,这样做没准还能歪打正着呢!
当然,真正的天才对买东西之类的事情都比较笨拙,最好还是由身边的人支持一下,让天才能够从这些琐事中解放出来。要是身边的人都听信了假道学的那一套,用“金子总会发光的”、“时间总能检验真理”之类的话语来鼓励天才,真心祝福他能早日找到伯乐,那可就真是悲剧了!
活着的时候被埋没,死掉之后又怎么样呢?请看博文:从天才的死后成名谈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