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自己一直生活在相对文明的环境里,有时看到一些遗留下来旧思想就会感到不可理喻,为什么古代人会那么重视长子的作用呢?各个孩子的权利难道不应该是平等的吗?但若是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似乎也能疏通其中的道理。
古代社会各方面资源比较匮乏,因此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就容易产生战争,而战争则会加强领导的集权作用。在战争中,很多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即便是组成小团体商议,也往往难以把握战机,若是不幸出现意见分歧,还容易削弱自己的力量,最后往往倾向于命令-服从式的独裁统治。等到了和平时期,这样的独裁还会残留有一定的惯性,然后才会逐渐开始瓦解,但很可能在此之前又发生了第二次的战争。因此,古代社会往往都是集权制的,只要能保证整体的利益,无所谓什么个人的权利。
除了人为的战争之外,各种自然环境的灾祸也都威胁着古代人,使得整个古代社会处在一种非常不安定状态下。人们首先不是考虑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家业,而是考虑如何能够保住现有的家业;不是考虑如何做出最好的决策,而考虑如何在紧急状态下最快的做出决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代人要如何来挑选继承人呢?出于家族私心以及对防范意识,一般继承人都是在自己儿子中挑选。如果让儿子们自由竞争,然后由现有的领袖来选择固然更好,但这可能会引起内讧,甚至让儿子们自相残杀。若是领袖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突然死去,更是可能会被阴谋者乘虚而入,因此最好是有一种固定的程序来指定继承人。若是是随机选择继承人(比如抓阄),尽管公平但是过于儿戏,不利于新领袖威信的确立。这里似乎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才能服人,于是古人就刻意夸大了年龄的优势,强调所谓长子的权力,选定生物学中老大即长子做为继承人。这样一来,其他的儿子就只能安于天命了,尽管名义上还要求他们辅助长子,但只要他们不与长子争权,一般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的随他们自己玩去了。
最后,我来简单归纳一下:古代社会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特别是要避免自身内部的争斗。如果有几股力量在争斗,能让他们达到动态平衡固然好,但是这样做往往风险过大,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帮助其中最强的力量压垮其他力量。这就是长子继承制的内在逻辑,以牺牲可能的前途来达到稳定的目的。
灾祸不断的古人竟有天人合一的说法,请看博文:中国人为什么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