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才华的人都喜欢戏称自己是图书馆大学毕业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专业老师所讲的东西基本上不值一听,九句废话加上一句昏话,还不如我在图书馆自学呢!
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踏进大学图书馆时的惊喜,当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向我敞开了,以前在书店里零散买的一些书籍在这里都能找到,还有更多的书则是外面见不到的。当时,我在各个书库里转了好几圈,发现在图书馆找书也是一种乐趣,等到最后决定要借哪些书的时候,天上的星星都亮了。
由于有了丰富的资料刺激,我的学习热情也一下子高涨起来,除了每天去教室用6-8小时阅读专业书籍之外,还要在空余时间读大约10万字的小说。那时借书之前都是先看一下有多少个万字,如果有30万字,那么就可以计划着大约三天之后还掉。等到学期末,我就要开始精心筹划假期的书籍阅读,每次放假的时候,我都会背着一大包图书馆的书回家。很多人凭经验断定假期不用带书回去,因为你是没时间读完的,然而他们的经验并不适合我,即使这样的一包书,其实还远远不够呢。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就可以我一个人捧着厚厚的一摞书走进图书馆,又捧着厚厚的另一摞书走出来,有时候还要用下巴压一下。
尽管我喜欢去图书馆借书,但很少在阅览室里看书,因为那里一般都比较拥挤,我也不想为了抢座位之类的事情而烦心。由于同样的原因,我喜欢在中午去图书馆,就这样渐渐形成了自己阅读路线。当时本科生可以借七本书,我一般借大约五本专业书做长线阅读,其中可能有几本字典一样用来查阅的参考书,剩下来两本是小说或者科普书籍。进图书馆之后,我一般先在电脑上查询自己的借阅记录,顺便看看有哪些新书上架了,如果有了新发现,那自然是非常惊喜的。接着,我会去数理区翻看一下,还可能会去哲学区转转,为将来的长线借阅打下基础。如果时间充足或者需要更多资料,我就会钻进书库中间的一扇小门,它可以通往二楼的旧书库,我总是喜欢称它为内库。等到这一圈转完了,我就转到文学区,心满意足的借本外国小说出来。到了最后一年,我又发现了外文书的魅力,于是原版书籍的数学区也成了自己经常光顾的地方。
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学校,也没有机会再进入图书馆了,好在有网络书店与电子书弥补了书源的不足。然而,偶尔我还会梦见明天就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又能重新走进图书馆了,然后用下巴压着厚厚的一摞书,笑嘻嘻的走了出来。
大学时曾经搞过一次提问活动,结果是半途而废,请看博文:回忆大学里的提问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