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不喜欢给别人推荐书

(2008-12-21 12:48:05)
标签:

思想

阅读

现代小说

图书馆

鲁迅

strongart

文化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经常有网友叫我推荐几本书,这就让我感到比较为难。我看的书不是很全,要是推荐一些连自己都没看过的书,就不是一件很道德的事情。我也不喜欢把某几本书说成是必读经典,至多就是觉得某些书写得还不错,很可能还有同样优秀的书我尚未听说。

 

    记得以前老师推荐书的时候,总是推荐一些所谓的经典著作,甚至希望我们把这些书树立为经典权威,用它们来衡量其他书的价值。我估计那几本书也就是他们的老师推荐的,很可能老师自己都没有读过,或者只是好奇的翻翻,然后就作为经典传给我们了。这样的书难免带一些文化上的偏见,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明明是新颖的地方,非要说它是片面,明明是独创的地方,非要说它是偏激,所以最后往往都是一些乏味的大部头著作。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年轻老师会推荐几本所谓的学术流行书,不过在我们的文化里流行的东西,未必一定有多么的价值,也许只是适应了我们的庸俗与反庸俗而已。所以,对于真正有兴趣思考的人来说,这样的书又显得浅薄了些。

    我想,人与人的品味总是有差异的,与其吃力不讨好的为别人指定读物,还不如鼓励别人自己来发现适合自己的读物,而所谓推荐阅读一般是适合于图书资源紧缺的情况。其实,我那时侯就是自己去图书馆找书看的,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发现,假若读者能方便的在一个大图书馆借阅的话,也不妨自己去相关的书架前找书看。这样做尽管显得有点盲目,却可以回避一些文化偏见,还可以培养了自己的欣赏眼光。我想,即使那些推荐的读物碰巧真是经典,也还是需要这样的欣赏眼光才能够品味的。只看别人推荐的书,就像是一个没有断奶的大婴孩一样,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情。

    当年有人请鲁迅给青年推荐书的时候,他却来了个反推荐,叫年轻人一定要“少读中国书”,最好是干脆不读。很多人都认为那时鲁迅的愤青之言,或者是与当时的时事有关,甚至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见。我认为中国书的确不值一读,它们往往繁杂而肤浅,也许偶尔有一些漂亮的文字游戏,但是却缺乏真实的思想内核,只能培养出一些记忆与引用的庸才。这种情况不只在鲁迅那个时代,直到现在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也建议读者要少读中国书,特别是所谓的历史书,再有就是要少听百家讲坛了。我非常建议读者去读一些国外经典,特别是被中国人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那些经典,也许初读时感觉不如中国书那么亲切,但只要读出其中的魅力,回头再看那些中国读物就小儿科了。

 

    最后,简单列几本我读过的现代小说,它们在中国的知名度似乎不是太高。如果你觉得有什么好的小说,也不妨推荐给我,等我看完托马斯·曼的《魔山》之后,就考虑去买一本。
    卡夫卡:《饥饿艺术家》;(艺术介入现实的悲剧)
    博尔赫斯:《通天塔图书馆》;(也是我常做的梦)
    布扎蒂:《七层楼》;(把小病变成大病的医院)
    奥威尔:《一九八四》;(令人窒息的社会控制)

    肯·克西:《飞越疯人院》;(文明国家里的控制手段)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哲理与童话的完美结合)
    聚斯金德:《香水》;(我们身边的另一个世界)
    图尼埃:《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魂狱》;(有性的鲁滨逊)   


    看完了书籍推荐,再来看看文章发表吧,请看博文:我为什么没在杂志上发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