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特有的民科现象
(2008-06-29 13:03:33)
先明确一下什么是民科吧,如果仅仅把民科当作是没有学院招牌的科学研究者,那么民科也就和业余爱好者差不多了,这里也并没有什么贬义的成分。事实上,很多科学家本身就是业余出身,只是后来才被招安的,而想要做出成就的话,即使是学院内部人士,也得碰巧是一个爱好者才行。可现在民科仿佛已经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大概是指那些没有多少科学素养就自以为有什么重大发现,从而去臆造什么科学理论的人。
曾有人不辞劳苦的给民科总结了种种特征,下面我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有人说,民科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知识面狭窄,与职业的水平之间有巨大鸿沟”。的确如此,很多民科的理论非常幼稚可笑,完全不理解现代科学的深刻性。但这是有原因的,我想只要能接触充分的书籍和资料的话,很多民科的知识面也是完全可以拓宽的,思维方式也是可以在对现代理论的思考逐渐优化的。这里所谓业余和职业之间的鸿沟,则应该是知识水平间的差异造成的吧,其中并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很多课科那这个东西来唬人,恐怕就太不道德了。
还有人说,民科的另一个典型特征还有“除了他自己一个人,找不到第二个人真正欣赏他的东西的”。这个特征不是民科所特有的,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也是这样,若是误杀一个这样的人,还不如解散一群官科呢。还有不少课科的平庸到相互抄袭的地步,自然是大家都能够欣赏的了。就算真有民科疯狂到这个地步,多半也是被某些势利的官科给气出来的,所以他们自然要把自己的错误消灭掉。
再来补充几个民科的特征吧,比如具有强烈排他性,喜欢直接说那些最公认的理论是错的,而且是一无是处的完全错!还有一些民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伪装成专业论文的形式,大模大样的加上什么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以此来混淆视听。依我看,判断一个数理型的业余科学爱好者是不是民科,最天然的标准就是看他懂不懂现代的数学,至少得会用微积分吧。
最后,我要谈谈民科最有趣一个特征,就是喜欢到处宣传自己,但这也是迫于无奈。实际上,每个科学家都是需要宣传的,只是学院之人有自己的宣传机器,中国的学院派甚至还有官方力量的参与,甚至使得有的课科都没有多少话语权。民科若是不宣传的话,恐怕就彻底失语了!可惜的是,除了一些喜欢玩网络游戏的人之外,其他人几乎没有官方的概念,这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里,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好象在伟大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居然连几个考试题都出不好;在一个注重人伦的社会里,连最基本的人权意识都没有!在此大背景下,人们往往对于官方的炒作行为视而不见,仿佛没听多少人说歌德巴赫猜想是炒作,结果却成了中国的一个大笑话。
本质上说,民科的出现是与科学观念的不得人心相关的,因此科课们(除天才式的人物之外)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我大胆的做一个猜测,很多学院中人都不是真正理解科学。只是因为自己的导师说要这样来研究,同时这样研究也能够得到上面承认(不这样研究还会受到打击),所以才这样来进行研究。他们没有真正理解了这种研究背后的合理性,因此只能是人云亦云,对一些涉及本质的问题,自己都解释不清,也就很难再有所创见。当然,具体内幕我无从知晓,但如果你的学院里的人,不妨来判断一下我的猜得到底对不对。
从我在网络里的一些观察来看,好象那些学院中人总喜欢灌输一些成见。比如有人说自己的导师曾经谈到一些民科很讨厌,把研究稿寄给他几个月之后居然还想要索回,“早就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喽”!我想,研究稿有多少价值暂且不论,收到这样的稿件该怎么办就是会不会做人的问题了。至少应该给一个相对及时的回复吧,哪怕就是直接把原件退回,哪怕以后打出牌子不收这样的稿件,也可以让人家去另谋高就,总不会是舍不得几个邮票钱吧。况且在这样的位置上,是完全有责任进行这样的审阅工作的,什么专业兴趣之类的就不谈了。总之,正如民科要学会做学问一样,课科也要学会做人,不要弄到最后也就是比某些民科们稍微高明一点。
自然,我也知道绝大部分民科的质量都不是太高,但也完全是正常的。如果民科质量都高了的话,还要你们这些吃干饭学院中人干吗?但其中只要把一个真有才华的人错划到民科的领域的话,那就是天大的罪过。如果我是校长的话,为了挽留一个这样的天才,我宁可原来的专业解散掉(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是注定当不了校长的了)!同样,只要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天才,那么以前的一切辛苦也都没有白费。对于学院中人,除非你本身就是具有创见的天才,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否则就应该好好想一下了,不要总是自大得想要培养什么人才,而是要想想如何来为现有的人才服务!还有一些受蒙蔽的学院中人,依然维护着自己死板的制度,欲说还休的暗示着什么肮脏的小秘密,也真算是无知者无谓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