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北风回忆录杂谈 |
分类: 完全旅游手册 |
那一年的国庆前夕,我接了一个电话,于是就决定一个人出门去西北度假。我的口袋里面,只有一张北京到银川的来回机票,一点现金和一张信用卡,还有背上的一个背包,和胸中奔涌的激流。
上了飞机,才来得及看看临时打印的几十页百度贴吧上关于西北旅游路线的推荐,钩钩画画在飞机降落前大致确定了几个地点,这样的旅行风格平生第一次。
银川的地图画得很大,不过从市中心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也不过半个小时。原本准备在此住两天,第二天就开拔,西北以北。
坐着大巴去了内蒙的通河草原,号称是最美的草原之一。只可惜,沙化和鼠患太厉害,烈日下,我租的那匹马低着头慢慢走着,以防被鼠洞绊住脚,四处一望全是半沙漠,毫无情趣。好在后来我们坐的巨型爬沙车,把我带到了沙漠深处并攀登和盘旋在不同沙漠峰顶和谷底,倒是非常壮观。那个下午,还坐在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上,和一个老船工闲聊了个把钟头,横渡母亲河。
打开地图,西北的很多地名都带着历史的味道 - 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 - 这趟出门,和往常很不一样,我就想在大地上不停地奔跑,让自己的思绪能够得到缓解。所以我就买了张站台票上车,然后车一开,老老实实在列车长席站着排队补票。列车长问我,去哪? 我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旁边人嗔怪,这大小伙子,咋糊涂咧,去哪还不知道?随口就说,嘉峪关吧,想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吧。
下了车,看看那修得整整齐齐的嘉峪关外墙和熙熙攘攘的游客,反而没有了兴趣。想象中的嘉峪关,应该是荒凉悲壮且人迹罕见的。于是就坐在嘉峪关外,喝茶。原本就像这么一个人打发一个下午,不曾想旁边的一对姑娘小伙,互相一搭讪,就合在一起喝茶聊天。小伙的父亲是敦煌千佛洞的负责人,姑娘在读大学,都是西北人,也不想花那钱去逛人工修复后的嘉峪关,于是我们就聊了上下五千年,还相约下次去敦煌找他。
背着包继续向北,到了酒泉。大学毕业时,三大卫星发射基地包括酒泉都来我们系招人,本科毕业加入少尉军衔,报效祖国。在基地的办事处办妥了通行证 - 就是一张盖着大红戳连照片都没有的纸片 - 和不相识的几个人一起合租了车,我们就深入到了酒泉,去看发射塔和基地。没有火箭的发射塔,简单寂静得不成样子。如果没有持枪护卫的士兵和那些警示标语,你可能对这个硕大竖立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上的大水泥疙瘩,费解半天。看着那个大疙瘩,我开始剧烈反刍大学的各门专业课程,直到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我就带着甘肃的尘土飞扬到了内蒙古的额济纳,中国地图的最西北角。事先百度贴吧上就严重警告驴友,国庆期间的额济纳不仅是最美的,也是最挤的,最好提前半年预定云云。当地常住居民不过几千人,国庆期间的胡杨节,能招来成千上万来自全球的摄影爱好者。出了长途汽车站,我给贴吧上提供的一个热心人手机打了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我过来接你给你想想办法。坐在他的电单车后面,他带着我去了一个农家大院,对着女主人喊了声婶子,于是我就在一个四张床的房间,撂下了我的包。
额济纳的胡杨林是很美。据西北老话说,胡杨一千年长成,一千年枯萎,一千年不朽。额济纳的胡杨林已经枯了快半个千年了。明朝年间的一场围城战争,进攻的军队久攻不下,就把城里生活需要的一条河流生生地改道,逼迫城内投降。这条河流沿途的胡杨林就此死去,那个土城现在还威严高大地耸立在旁,只是早就被废弃了。每年的胡杨节,一车一车的游客,举着长枪短炮,长吁短叹地夸奖风景的绝妙,胡杨林只是在风中默默地倾听着。
一路狂奔,又回到了银川,心情已经和西北大地的尘土融为一体。溜溜达达转到闹市区,去寻找网上传说中好吃得不行的“老谢肉夹馍”。很容易就看到,在一个路口,人称老谢的中年汉子,身穿油迹斑斑貌似崔健的70年代无标记绿军衣,带着穆斯林的白帽子,抽着烟,刺啦刺啦地在炒着牛肉。这老谢肉夹馍是好吃,火候味道和配料都合我口味,老谢也健谈,于是我就坐下来,慢慢边吃边聊。或许是投机,或许是从来没有游客和食客这么好吃能侃,我吃了五个肉夹馍,和老谢聊了五个小时。后来老谢说,兄弟你住哪?我明天早上来接你逛逛银川。
第二天一早,老谢准时在大堂等我,我差点没认出来。老谢带着金丝眼镜,笔挺干净的西装,一丝不苟的头发,还有一辆车和一个司机在等我们。老谢的专车带我先去了银川当地人买菜和吃早饭的地方,去了一个饭馆,给我要了半碗羊杂碎汤,说留着肚子多去几个地方吃。然后又去了一个小巷深处的阿叶清真馆,据说是银川一绝,我们长驱直入地坐进了一个雅座,据老谢说,中央领导来视察,尤其是穆斯林,都经常请老板娘阿叶去给他们专门做饭。所到之处,因为是老谢的朋友,都是特别亲热和专门对待,面子大得无边。这顿早饭,吃得地道吃得回味无穷。
飞机降落北京的时候,我已经都想明白了,这一路的旅行没白费,我要回家。





上了飞机,才来得及看看临时打印的几十页百度贴吧上关于西北旅游路线的推荐,钩钩画画在飞机降落前大致确定了几个地点,这样的旅行风格平生第一次。
银川的地图画得很大,不过从市中心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也不过半个小时。原本准备在此住两天,第二天就开拔,西北以北。
坐着大巴去了内蒙的通河草原,号称是最美的草原之一。只可惜,沙化和鼠患太厉害,烈日下,我租的那匹马低着头慢慢走着,以防被鼠洞绊住脚,四处一望全是半沙漠,毫无情趣。好在后来我们坐的巨型爬沙车,把我带到了沙漠深处并攀登和盘旋在不同沙漠峰顶和谷底,倒是非常壮观。那个下午,还坐在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上,和一个老船工闲聊了个把钟头,横渡母亲河。
打开地图,西北的很多地名都带着历史的味道 - 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 - 这趟出门,和往常很不一样,我就想在大地上不停地奔跑,让自己的思绪能够得到缓解。所以我就买了张站台票上车,然后车一开,老老实实在列车长席站着排队补票。列车长问我,去哪? 我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旁边人嗔怪,这大小伙子,咋糊涂咧,去哪还不知道?随口就说,嘉峪关吧,想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吧。
下了车,看看那修得整整齐齐的嘉峪关外墙和熙熙攘攘的游客,反而没有了兴趣。想象中的嘉峪关,应该是荒凉悲壮且人迹罕见的。于是就坐在嘉峪关外,喝茶。原本就像这么一个人打发一个下午,不曾想旁边的一对姑娘小伙,互相一搭讪,就合在一起喝茶聊天。小伙的父亲是敦煌千佛洞的负责人,姑娘在读大学,都是西北人,也不想花那钱去逛人工修复后的嘉峪关,于是我们就聊了上下五千年,还相约下次去敦煌找他。
背着包继续向北,到了酒泉。大学毕业时,三大卫星发射基地包括酒泉都来我们系招人,本科毕业加入少尉军衔,报效祖国。在基地的办事处办妥了通行证 - 就是一张盖着大红戳连照片都没有的纸片 - 和不相识的几个人一起合租了车,我们就深入到了酒泉,去看发射塔和基地。没有火箭的发射塔,简单寂静得不成样子。如果没有持枪护卫的士兵和那些警示标语,你可能对这个硕大竖立在尘土飞扬的沙漠上的大水泥疙瘩,费解半天。看着那个大疙瘩,我开始剧烈反刍大学的各门专业课程,直到转身离开。
没过多久,我就带着甘肃的尘土飞扬到了内蒙古的额济纳,中国地图的最西北角。事先百度贴吧上就严重警告驴友,国庆期间的额济纳不仅是最美的,也是最挤的,最好提前半年预定云云。当地常住居民不过几千人,国庆期间的胡杨节,能招来成千上万来自全球的摄影爱好者。出了长途汽车站,我给贴吧上提供的一个热心人手机打了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我过来接你给你想想办法。坐在他的电单车后面,他带着我去了一个农家大院,对着女主人喊了声婶子,于是我就在一个四张床的房间,撂下了我的包。
额济纳的胡杨林是很美。据西北老话说,胡杨一千年长成,一千年枯萎,一千年不朽。额济纳的胡杨林已经枯了快半个千年了。明朝年间的一场围城战争,进攻的军队久攻不下,就把城里生活需要的一条河流生生地改道,逼迫城内投降。这条河流沿途的胡杨林就此死去,那个土城现在还威严高大地耸立在旁,只是早就被废弃了。每年的胡杨节,一车一车的游客,举着长枪短炮,长吁短叹地夸奖风景的绝妙,胡杨林只是在风中默默地倾听着。
一路狂奔,又回到了银川,心情已经和西北大地的尘土融为一体。溜溜达达转到闹市区,去寻找网上传说中好吃得不行的“老谢肉夹馍”。很容易就看到,在一个路口,人称老谢的中年汉子,身穿油迹斑斑貌似崔健的70年代无标记绿军衣,带着穆斯林的白帽子,抽着烟,刺啦刺啦地在炒着牛肉。这老谢肉夹馍是好吃,火候味道和配料都合我口味,老谢也健谈,于是我就坐下来,慢慢边吃边聊。或许是投机,或许是从来没有游客和食客这么好吃能侃,我吃了五个肉夹馍,和老谢聊了五个小时。后来老谢说,兄弟你住哪?我明天早上来接你逛逛银川。
第二天一早,老谢准时在大堂等我,我差点没认出来。老谢带着金丝眼镜,笔挺干净的西装,一丝不苟的头发,还有一辆车和一个司机在等我们。老谢的专车带我先去了银川当地人买菜和吃早饭的地方,去了一个饭馆,给我要了半碗羊杂碎汤,说留着肚子多去几个地方吃。然后又去了一个小巷深处的阿叶清真馆,据说是银川一绝,我们长驱直入地坐进了一个雅座,据老谢说,中央领导来视察,尤其是穆斯林,都经常请老板娘阿叶去给他们专门做饭。所到之处,因为是老谢的朋友,都是特别亲热和专门对待,面子大得无边。这顿早饭,吃得地道吃得回味无穷。
飞机降落北京的时候,我已经都想明白了,这一路的旅行没白费,我要回家。






后一篇:大上海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