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2015-04-08 09:18:28)
标签:

育儿

让阅读成为悦读

书香童年

受益终生

赵明亲子阅读演讲稿

分类: 育儿观点

        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

有益还是有害,取决于它是好书还是坏书,是激发还是压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内心的探索精神?在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图书前,给孩子选的书,首先要家长也觉得好,这不是某些专家说的不尊重儿童,而是因为好的童书成人也会爱不释手的。所以,先当孩子选书的军师,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1、从图的角度来讲

大家都听说过文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图盲”。有的家长认为一本绘本就讲了一个故事,又没有多少文字,都是图画为主,太不值了。且不知,一岁以后,孩子对图形和色彩越来越敏感。优秀的图画书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给他美的熏陶。这些早期的美育熏陶是烙在他的脑海里的。文盲可怜,图盲也是很可怜的。

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他的《论图画书》中讲到:图画书在补充丰富儿童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问题是图画书的质量。孩子是根据图画书中的插图来进行想象的。他们边看插图,边在心里比照图画描绘形象,因此,孩子描绘的形象的质量当然要受插图的影响。如果插图的质量高,艺术性强,孩子心中描绘的形象也就好,反过来.他们心中的形象就会很贫弱。久而久之.决定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受二流、三流类型化形象刺激训练出来的孩子,用那样的形象驱动想象,他们看东西,也只能受那种形象的影响。读一本书,是从里边发现更丰富的世界,还是只能吸取一点儿东西,全凭读者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便在于图画书。

 

2、从年龄段的角度来讲

下面是我在一次演讲时与一位很焦虑的妈妈互动时的对话:

焦虑的妈妈:赵老师,我的孩子看绘本也好,听故事也好,特别不专心,很难安静地听,好像屁股上擦了麻油,坐不住。他是不是有多动症?

我:他今年多大?

焦虑的妈妈:2周岁不到一点。

我:2岁不到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能维持在12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能维持5-10分钟的在人群中的比例是百万分之一。是那些被称为神童的孩子。有意注意也被我们称作专注力。

焦虑的妈妈:我很担心,他老是这样,以后上学怎么办呢?肯定会被老师讨厌的。

我:你太多虑了,你的焦虑会通过你传给孩子的,这对他会起到心理暗示作用,会让他更加躁动不安。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学习用各种能引起他兴趣的事情转化他的无意注意力。比如讲故事的时候用多种方法。我会在下面的演讲中专门讲这方面的内容。

焦虑的妈妈:那太好了!

 

其实这位妈妈没有给孩子挑对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所以也决定了其有不同的阅读特点。同样的是穿衣服,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只要让他们能乖乖配合就行了。所以这本12岁的读物里就有和孩子玩穿衣游戏的小故事,把穿衣当成小手小脚躲猫猫的游戏,是非常符合12岁孩子的年龄特点的。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而对于24岁的的孩子来说,同样是穿衣这个主题,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这本读物里,就会有一个关于《扣扣子》的小故事。教孩子如何一步一步扣扣子,最后还有个小小的好玩的情节,就是小象把扣子扣错了。小朋友在记住这个好玩的故事的同时,也就知道了扣扣子的步骤了。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我们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
 

如果你把《扣扣子》这样的故事讲给12岁的小宝宝听,他自然就不爱听了。因为他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也没有扣扣子这个概念。而把前面这个小故事讲给24岁的孩子听,他们已经过了爱躲猫猫的年龄了,自然也就不感兴趣了。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多书或期刊上标注的年龄段是07岁,我觉得非常不科学,你想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毛头,和一个幼儿园大班生,能对同一本读物感兴趣吗?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挑选读物时,要多关注这一点。

 

3、家长应该成为衡量好书的高手

我衡量一本书价值是:读了它之后,孩子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表达点什么,想和父母交流什么,是否看了还想看,美好的情感是否像种子一样种在孩子的心里。这些美好的情感有:幽默、感动、爱、善良、快乐、向往,分享、忍让、豁达、责任等等。

父母是孩子阅读指导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眼光决定了孩子阅读的品位。

现在绝对是“拼爹”和“拼妈”的年代!拼的就是父母的学习力!这才是最厉害的一招!所以,当你的学习力不断上升时,你选书的品位也会水涨船高!不信,你试试!

        在选书这件事上,家长要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千万不要跟潮流。“知子莫如母”,一定要选择能让孩子感兴趣的图书,否则败了他的“胃口”,可能会让他对阅读生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兴趣才是动力。我特别赞同孙云晓老师的“因性施教”的理论。男孩和女孩即使在阅读上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的儿子,从小对科普方面的图书特别有兴趣,对科普有兴趣不一定会成为科普工作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会对这个世界了解得更多,会更客观地关注身边发生的一切,会有更强的探索精神。这一点,后来也已得到了证明。当年,我曾用一个月的工资咬牙切齿地为他买了一套美国时代出版社出的科普图书,在那个年代,那套书真的算是很精美,很高大上了。他看了无数遍,我们一起看这套书,惊叹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这套书,迄今为止我都当成宝贝。这真是图书有价,收获无价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