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童话世界赵明
童话世界赵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68
  • 关注人气:24,6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上阅读,才会爱上识字—在线讲座全程实录(上)

(2014-09-25 10:02:01)
标签:

育儿

爱上阅读才会爱上识字

精灵篇

快乐识字童话绘本

赵明原创识字童话

分类: 育儿观点

 爱上阅读,才会爱上识字—在线讲座全程实录(上)

 

 2014年9月16日下午2点,应四川教育手机报的邀请,我在网上做了一堂有关幼儿阅读与识字关系的在线讲座。下面的内容是主持人丫头姐姐根据我讲课的内容整理后发给我的:

丫头姐姐:

今天的内容赵明老师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讲:

对绘本的理解;

阅读对识字的影响;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识字重要还是阅读重要?

学龄前孩子真的需要认识很多字吗?

三岁前的孩子该看些什么读物?

六岁前的孩子最好的成长伴侣是什么?

 

主讲人赵明老师:

什么是绘本?
    我想,可以简单地概括成:用一组图画来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的图书。在国外,绘本更多地被称为图画书。这一组图画之间是极有连贯性的,这种连贯性通过画面在讲故事,所以,好的绘本,即使不看文字,也能读出故事来。这样的绘本现在也开始出现在中国的童书市场,被称为无字绘本。绘本的灵魂——故事,就是靠画面来表现的。


绘本最适合的受众群为什么会是儿童?

    内心越纯净的人,对画面越敏感。儿童对图形的敏感是天生的。这种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与日俱减。在孩子还没有把文字当作读书的工具前,他们主要是通过画面和听成人讲绘本来解读故事的。画面的连贯性以及节奏感对幼儿解读故事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绘本,画面的设计会给孩子美的享受与熏陶,也给了他很多想象的空间。随着“绘本热”的越来越升温,我想说,绘本的阅读是分年龄层的。一般来说,三岁后可以开始接触绘本。


为什么三岁后开始阅读绘本比较合适?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对家长说:你的孩子上课总是分心,喜欢和同桌说话和做小动作。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说的分心就是孩子的有意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很短。这个分心也许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在这里展开。

    我当过很多年的小学老师,在我当老师的那些年里,我曾经把很多心力用在如何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上。我后来报的教学科研项目课本剧进课堂也是与这个内容有着重要关联的。

    最好的老师是能把孩子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很多特级教师会在课堂上设计很多精彩的环节,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成有意注意。
    
孩子的有意注意是随着年龄而递增的。三岁前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是很短的,三岁左右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能维持到一分钟到一分半钟就已经很厉害了,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转移得非常快,这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个事实以后,我们就不会责怪三岁前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确实是极重要的,通过对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了解,就会很理解为什么我说绘本适合三岁后的孩子看。当然,那些只有几页的画册不在此列。那些更适合给三岁前的孩子看,但那些我想应该列入低幼画册,不应该列入绘本吧。

(辉妈-2008-08:我孩子刚刚上学时老师就反应说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看很长的故事,就会让他产生不喜欢的感觉,这个称之为阅读败笔,主要责任是在家长。

(丫头姐姐:故事太长,要理解的太多,反应不过来,就会焦急吧,也就不喜欢了。)
(豆妈--201111:嗯,要尊重孩子的注意力规律。)

    在对的时间做适合孩子的事,会让双方都很愉悦,也会让孩子对绘本产生感情。所以我建议三岁后看绘本是比较好的。三岁前可以看一些比较短的,内容比较浅显的图画书。
    所以我一开始就先说了什么是绘本。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绘本,我们才会在亲子阅读上少走很多弯路。我们都不是会做妈妈才生孩子的,是在生了孩子后才学着做妈妈的。学习力才是做一个好妈妈最重要的能力。
(豆妈--201111:嗯嗯,就是,我感觉当妈妈之后学习能力一下子增强了好多,哈哈!)
    是的,今天我先讲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概念,然后我们可以交流一些问题。


下面我想说一下阅读对识字产生的影响力是什么?

    三岁后的孩子,活动时间开始越来越长,求知欲也开始越来越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开始尝试周围的一切,渐渐进入十万个为什么的状态。他们进入了阅读绘本的黄金时期。更重要的一点是,3-6岁的孩子进入了人生语言的黄金期。人生的语言黄金期分为两个阶段:3-6岁是第一阶段,7-10岁是第二阶段。

    所以说,家庭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辉妈:现在我孩子六岁,可是有时候描述复杂的事情还不是很连贯。)
    再是高知,知识面也是有限的,绘本帮了我们的大忙。很多孩子想知道的知识,可以通过绘本介绍给家里的越来越厉害的那个十万个为什么
(君妈:我很爱绘本!觉得现在的孩子好幸福!那么多美丽的绘本可以带给他们无边的世界!)
    是的。在这点上他们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们还是回到主题,阅读对识字产生的影响力

    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在5岁那年得到了一本图画书,书名叫《金豆》。绘本的大门就从那时打开了。因为不识字,就缠着识字的二姐讲。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看不厌。二姐被我弄得烦死了。
    当时,学校成了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没有上学,我的那个布书包就被我背破了。老师也成了我最崇拜的人。为什么呢?我的心愿就是:我要快快上学,我要快快识字,我要自己能看书。
    后来我真的上学了,我成了老师眼中最好的学生,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我对知识的渴望真的一点也不为过。一个月后,我就能自己读注音读物了。
    我成了那条街上的故事大王。那本《金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上学的目标就是能自己看书。这就是动力,这就是阅读带给我的力量。我的二姐在我上学前每晚都给我讲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对我说:“书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你以后认字了就能自己看了。”
(豆妈:最后一句话很重要啊,我以后也要加上这句,哈哈)

    关于阅读与识字,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很多家长也很纠结。我想,我会很负责地对你说:“没有兴趣,哪来动力?”
    我想,我是很幸福的,我家有四个孩子,我妈不可能像现在的家长每晚给我讲故事。但是我的二姐起到了这个作用。从听故事到看故事,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让我追赶的东西。于是,我开始追……

    我最幸福的是在我上学前没有成为识字的机器,我的认字是从上学开始的。也许,童年的经历太深刻了。所以,我的儿子在上小学前我也没有让他成为识字机器,而是每天用故事喂他。
(豆妈:先用大量故事勾起兴趣
(帅哥西西妈:小朋友都是喜欢听故事的)

    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阅读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他现在很忙,但是,每天还是忘不了看书,即使出差,也会在包里放一本书。

六岁前的孩子最好的成长伴侣是什么?
    六岁前的孩子最好的成长伴侣是游戏和阅读。

    在我从教的那些年里,也会有很多家长把已经认识了很多字的孩子送到我这里,会很自豪地告诉我,他的孩子已经会背多少诗,会写多少字,会做多少数学题。
    这些已经会很多的孩子往往只能在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好像比别的孩子要强一些,但我真的不喜欢他们的这些。我要用更多的时间纠正他们的笔顺与笔划,纠正他们的写字姿势。更糟的是,这些孩子因为觉得是学过的,上课就会分心。而那些什么也不会的孩子会很快超过他们。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过:幼儿教育小学化比砒霜还要毒!”我特别认同。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6岁前腕关节和脊椎都还在发育中,这时候伏案写字和长时间坐在那里,会害他一辈子。

    不过,有一点我们还是要关注的。那就是如何让孩子度过识字敏感期孩子从5岁左右会进入符号敏感期,也有人把它称作识字敏感期只是敏感而已,千万不要把他当作是神童出现的信号。
但是很多家长却抓住了这个敏感期,把孩子当作了识字的机器。而让孩子错失了很多重要的情感体验和活动尝试。

(豆妈: 赵老师不说,我都以为要抓住这个敏感期让娃多识字……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呢?)
    学龄前更重要的是养成各种好习惯。有更多的体验活动。阅读的习惯如果能在六岁前养成,那么,这个习惯会伴随他一生了。
    幼儿的生活范围有限,绘本中的人与事,将帮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人生经验和情感投射,拓展他们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阅读的喜悦。当这种喜悦成为常态时,那么离习惯就不远了。
(豆妈:那就是6岁看多看多读,不着急认字)
(甜妈:那孩子在敏感期的时候她要问这问那,家长还是会教给她这个字如何念吧)

    只需要满足一下他的识字欲望就可以了。上小学前,还有比识字更重要的事需要他完成。
    很多家长认为识字很重要,别的孩子都在上学前认很多字,如果我的孩子没有认很多字,那不是落在别人的后面了吗?我想,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一定很多很多,否则,那些让幼儿上的学前班怎么会那么多呢?可怕的忽悠啊!
    那么,学龄前的孩子真的需要认识很多字吗?
    科学研究证明,真正的阅读需要把大脑不同部位的复杂功能综合起来,这个功能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语言、概念生成等等,这些功能需要依靠髓鞘形成。髓鞘形成一般在5-7岁之间完成。男孩比女孩晚一到两年。通过这个研究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的阅读敏感期大约在5岁左右会到来。
    四岁以后,孩子会进入符号敏感期,这个时期可以满足他的小小的欲望。但不要由此而让他成为识字的机器,而让他错失很多重要的体验,以及扼杀了他的想象的空间。

学龄前的孩子如果成了识字机器,恶果是什么?
    我特别喜欢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的这段话: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产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如果孩子在学龄前成了识字机器,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机械呆板的人,阅读的兴趣难以养成,在学习上缺少主动与创新。
    前段时间,我应邀参加两次妈妈幼儿读书会的活动,这些妈妈自发地组织起来,每个月都有一个主题活动,她们主要交流和分享--哪些绘本适合读给孩子听,以及如何讲故事孩子最爱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碰到哪些困惑等。后来我了解到,参加读书会的妈妈,大部分都是孩子进入了阅读敏感期。她们的两次活动都办得非常好,我非常感动。

关于讲故事给孩子听到什么时候比较好。是不是孩子识字后就可以不讲了?我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青言西西妈:我家2年级了,不再缠着讲。但是我还是有空就给她讲,还是笑得咯咯咯的。)

    亲子阅读中,孩子听故事是一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交流。所以,能力与情感纠结在一起时,这种体验是美妙的。是不受年龄限制的。
(阳光妈妈:我儿子也是二年级,每晚睡前还是喜欢听我讲故事,喜欢的故事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要我重复讲给他听。)
    我的一位新闻界朋友,是个爸爸。他为女儿讲故事一直到他女儿初中毕业。前几年,他家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让我们惊讶的是,貌似娇弱的那个女孩,显得无比坚强,力挽狂澜。
(丫头姐姐:有家庭情感的支撑……

 

    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我今天讲座中的一些理念:

学龄前养成阅读等好习惯远远胜于知识的灌输;亲子阅读,传递的是爱的能量,这种能量能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能让他的内心无比强大。
(丫头姐姐:所以不要急着识字,如果爱阅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