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父亲的宽容与理解中长大
(2011-10-05 09:51:21)
标签:
宽容与理解父爱是山赵明博文 |
分类: 情感笔记 |
这个重阳节,我非常非常地怀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怀念得让我心痛,让我泪流不止。
我小时候是个很淘的女孩。照我妈的话说,只有在睡着时才能让大人省心,另外一句名言是,说养我比养10个孩子还要费心。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虽说是有惊无险,对一个母亲,这种折磨是残酷的,这种体会是我在当母亲后才悟到的,于是对母亲,我有了一种深深的内疚。
邻居们说我是个花样翻新的女孩,说我眼珠子一转就是一个新主意。因为那时候我们六家人合住一个大院子。谁家有什么事,整个院子都知道了。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以前,我妈说我长着一个乖女孩的外表,却比男孩还要男孩。我每天都会发生“故事”。母亲准备了一根棍子,专门用来“伺候”我。
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某一天,母亲比平时早下班,我一冲进房门,就让她傻了眼,衬衫的一只袖子已经从肩上挂了下来,几乎已成布条,脸上黑一块青一块,头发乱七八糟,后面还跟着冲进来几个男同学。那几个男生一看见我妈,一溜烟撤了。
“又和同学打架了!”我妈的脸都气得变了形。这个生气我现在分析有两个原因,第一,女孩子和男孩打架,实在不成体统!第二个原因,我的新衬衫报废了。那是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买布是要凭布票的。我妈当时的原则是,不管我和谁打架,她只问我的罪。于是,我妈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开始用那根大棍子“伺候”我。那天打得很狠,把棍子都打断了。我没流一滴泪。打完后,我妈搂着我,抚摸着我身上的伤,眼泪流在我的伤口上,她身体的抽搐我到现在依稀能感受到。
父亲回来了,他问我妈为什么打我。我妈说,我和一群男孩子打架,人家还追到家里来了。“你看,她的衣服都打成这样!”说完,我妈又开始掉泪了。
“你怎么不问就打她呢?”父亲看了看我,看我一滴泪都没掉,知道这里面肯定是有“冤情”!真是知女莫如父啊。我越是哭得厉害时,父亲知道这事一定是真的,我越是不流一滴泪,父亲就知道我是被冤枉的。他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法官啊!
在父亲的询问下,我说了事情的原委。做作业时,坐在我旁边的男生没带铅笔,“喂,借我一支铅笔!”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他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已留了三级,个儿又大,经常欺负人。“我只有一支笔了,我自己要用的。”他打开我的铅笔盒,发现里面果然没有铅笔,只有一块橡皮和一把削笔刀。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抢过我手中的那支铅笔,一掰为二,然后把一半扔给了我。“战争”发生了,我站起来,从他手中夺回了那另一半。那节课因为我们的打架,全班都不得安宁。放学后,他叫了好几个男生和我打。我的袖子就是在撕打中被扯破的。
父亲很认真很耐心地听完的我的“故事”,他望着我说:“你做得对!不能向这样的人低头,你这次要是让他得了逞,他以后会更欺负你。衣服破了,可以再买,但是,人格丢了,就找不回来了。”父亲的话刚说完,我就扑到他的怀里嚎啕大哭起来。父亲一直抱着我,等我哭完。那天晚上,我听见父亲和母亲吵得很厉害,母亲又哭了,我听见她说:“我打了孩子,她太倔了,打在她身上,疼在我心里。”
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而且变得极为淑女。只要被我看到的书我全部都会拿来读。除了《大林和小林》《小布头奇遇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作品,《儿女风尘记》《强盗的女儿》《林海雪原》《红旗渠》《苦菜花》《迎春花》《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青春之歌》《儒林外史》《三言二刻拍案惊奇》这些书也已经进入我的阅读世界。
昨晚,我梦见父亲和母亲,他们安详地看着我,对我微笑……
前一篇:用童话“喂大”的普希金!
后一篇:到了医院,像个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