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快乐科普剧 |
今天挚友打电话问我:“赵明,你为什么要出《快乐科普剧》这本书?”
给我打电话的是我在出版界的好朋友,一个资深且很有成就的出版人。几年前,她很热心地想让我出一套童书。报选题前,我们激烈地探讨着即将出版的这套书的内容和版式,装帧和插图,包括用什么纸张等。我们在电话里聊,她赶到杭州来和我聊,从她泛着红光的脸上,我知道,她对这套书的市场前景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望着她的脸,我在心里默默地发誓,一定要用百分百的努力写好这套书。那是2001年的春天,大约在秋天时,她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选题已顺利通过。声音里透着激动和兴奋。我知道,在书号越来越紧张的出版社,选题通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就在我全力以赴准备创作的时候,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必须要面对两种选择:是当作家,还是去办《小爱迪生》。
她告诫我:你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炼,现在正是出正果的时候,当作家,对你来说是一条充满阳光和成就的道路。而办刊物,特别是少儿科普刊物,那简直就是一条荆棘之路啊,充满了暗礁和险滩。中国期刊市场正在进入一个谁也难以掌控的局面。你如果去办这本刊物,肯定完不成那套书了。她知道我这个人如果认准了什么理,会一条道走到底。她的预测没有错,我没能完成那套书。她知道我唯一的原因就是:没有时间。我们的交往陷入了冰冻期。
她是从博客上看到我出书的事情的。她的潜台词是:你不是没有时间写作吗?给别人写东西就有时间了?给我写东西就没时间了?你真不够朋友!
我在电话里对她说,你能用5分钟听我讲一个故事吗?下面是我讲的那个故事概要:
两年前,我的一个学生来看我,这个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转到我班里的。以今天的评判标准,他属于差生。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俊朗而阳光的青年,当年那个肮脏而粗野的男孩子已经不复存在。他说,他是看到那本《小爱迪生》才找到我的。他拿出了那本给他引路的《小爱迪生》,封底是我和杭州天长小学的小记者和《可怕的科学》两位主要作者的合影。
他告诉我,当年如果我没有用“课本剧进课堂”的形式教语文,也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还告诉我,当年他对语文已经厌恶到极点,成了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被开除出校,也为此搬了家。当他到我教的那个班后,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原来语文是这么有趣,课文可以当节目来排演。检查预习竟然是看这个节目排得怎么样。
他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最喜欢上的就是语文课。最爱看的就是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从那些节目里他懂得了那么多知识和道理。后来,他也成了节目里的一员。
他告诉我,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他现在是他父母最骄傲的儿子。听他说完这句话,我流泪了。为他的父母流下了高兴的眼泪。多少次,为了他,他的父母在我面前流下绝望的眼泪。
电话里一片沉静,我以为朋友挂了电话,就“喂,喂”地叫了几声。
“噢,我在。你能把这本书寄给我吗?签上你的大名。”
“好,我明天就给你寄。”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我想用《快乐科普剧》中的一段话来补充回答朋友的这个问题,我的朋友一定会看到的:
在我从教的那些年里,我目睹了很多家庭自从孩子上学后就陷入了“苦难”的海洋。这种“苦难”如果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得不到改善,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厌学”。一个“厌学”的孩子还有什么前途可言?这等于把他从光明推向了黑暗和愚昧。
美国有一位获得教育界最高荣誉的教师坦言,他并没有高人一筹的教学经验,他最擅长的就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他最自豪的就是他所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自暴自弃、品行不端。他认为一个孩子的堕落就是从“厌学”开始的。
这是一组“大脑的秘密”的照片,排演这个节目的是杭州天长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级。
照片三:排节目的过程是非常快乐的。瞧,休息时留影的小家伙们。
照片四:哈哈,中间那个男孩又念错台词了。
照片五:演出现场。这个节目全长30分钟,同学们看得可入神了!前排是对大脑有重要作用的营养素,后排是备受小主人折磨的脑细胞。
照片六:演出现场。脑细胞们告诉外星博士助手亿米,是小主人的不良习惯害苦了它们。
照片七:2005年的六一节,杭州天长小学用科普剧汇报演出的形式欢度六一,瞧,中间的是校长曹晓红,她是当年全国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一天,她和很多老师都成了演出中的一员。有这样的校长,才会有这样的演出!(在曹校长左边的是大队辅导员丁琳老师,右边的是科技辅导员陈甜老师)
照片八:演出现场。外星博士带着助手来到了地球。服装和道具都是师生们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真正的动手又动脑,快乐学科学!
写在最后:回顾“小爱迪生科普剧”这几年走过的路,我深深感谢浙江省出版联合集团和浙江省期刊总社领导对我的支持,感谢杭州天长小学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参与,感谢全国各省市的老师们对我的支持,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朋友们,感谢北京出版集团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为我出版《快乐科普剧》!我坚信,这种快乐学习的方式会让很多孩子告别“厌学”!
前一篇:2006年,我出了哪些书?
后一篇:请不要欺骗儿童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