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回眸《小爱迪生》 |
我特别喜欢暨阳小学的音响,效果特别好。由于是给小孩子做讲座,我非常注意语速和吐字的清晰,以及语音的抑扬顿挫。儿童对色彩和声音特别敏感。
我对自己的讲座是否成功,有一条自我检验标准:如果在讲座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要上“洗手间”,那肯定是失败的信号。如果一个问题问下去,举手的人廖廖无几,那也是一个不太妙的信号,有两种可能:第一,问题的吸引力度不够;第二,问题的难度系数偏大。
还好,还好,在昨天90分钟的讲座中,没有出现这两方面的问题。我有个习惯,如果发现下面的“听众”不喜欢我的演讲,我就会乱了方寸。为了保证演讲质量,我在演讲时绝不用演讲稿,而是把所有的内容按提纲背下来。这样,我就能用眼神、手势、肢体语言等充满感情色彩的元素和“听众”交流。
这次坐在礼堂里听讲座的同学全部来自三四年级,其余各年级在教室里看闭路电视。暨阳小学是诸暨的名校,全校有2900多个学生。要想让全校同学在同一时间里听讲座,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人人都能当小爱迪生”,重点则是指导同学们给《小爱迪生》的四个栏目投稿。希望同学们把语文、数学、绘画等能力学以致用。我比较注重在讲座中和孩子们进行互动。讲台上放着奖品——《小爱迪生》杂志和多功能文具板。
讲座一开始,我就告诉同学们这次讲座的目的,然后给同学们读了一篇发表在《小爱迪生》2006年10月综合版上题为“螳螂能吃老鼠吗”的文章,我告诉小朋友,这是新疆的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写的。当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这篇文章时,我发现整个会场的小听众都被这篇文章吸引住了。然后我告诉同学们,一个人能长期地保持用一双发现的眼睛观感察身边的事物,他长大了很可能就是科学家。《小爱迪生》上的“发现之眼”栏目就是专门刊登这样的文章的。
“这样的文章你能写吗?能写的举手。”
我一看,几乎全场的同学都举手了,不但举手了,而且一双双眼睛都闪耀着自信的光芒。因势利导,我告诉同学们,在《小爱迪生》上,“挑战爱迪生”、“未来科普作家”、“科普画廊”这三个栏目也是专为小朋友们投稿设置的。
这次讲座,小爱迪生门户网站(www.xads365.com)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在指导同学们如何创作科幻画时,就带领大家浏览了“少儿科普画”专栏。这样,介绍起来就显得直观而生动多了。
由于暨阳小学已和我们的门户网站链接,我就告诉同学们,只要点击暨阳小学校园网的“资源链接”处“小爱迪生”图标,就能进入“小爱迪生少儿科普教育网”了,只要进入“小爱迪生少儿科普教育网”,就能找到我的“博客”了。于是我现场演示如何进入我的博客,打开了我在天长小学辅导同学们科幻画的页面。
我觉得这个过程本身就展示了科学的魅力,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互联网的神奇。
90分钟过得真快啊。我在这90分钟里,我以最精炼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四个属于他们投稿的栏目,介绍了我们的夏令营,介绍了我们的特色活动:小爱迪生科普剧。
当我演示浙江宏达学校表演的“蜜蜂王国旅行记”的实况录相时,从全场观众全神贯注地观看到情不自禁的欢笑声中,我观察到,这个特色活动已经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他们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
暨阳小学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前任老校长陈建军的开拓与务实,让《小爱迪生》杂志社在两年前和暨阳小学成了手拉手的合作伙伴,使《小爱迪生》有幸成为暨阳小学首届“金苹果科技节”的参与者。而新上任的女校长袁绯也对《小爱迪生》钟爱有加,成立“小爱迪生科普剧团”,是她的下一个计划。从她畅想孩子们从小爱迪生科普剧中会得到的种种能力中,我深深地为暨阳小学的孩子们感到庆幸。
2007年的春天,暨阳小学会更美丽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