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教儿打“东洋”

(2007-03-15 05:10:17)
分类: 杂文
乃枫
 
原载于《城市杂志周刊》
AM1370电台《城市追踪》特别节目纪实

(注:本人除了写字之外,还在供事的鹰龙传媒公司旗下之双语电台主持一档节目,名曰《城市追踪》。)
 
这篇纪实短文的标题原自中国大陆早年的一首抗战歌曲,唱的是当年以太行山为根据地的中国百姓为将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赶出自己的家园而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壮烈一幕。其中最为动人的两句对偶是这样唱的:“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之所以今天借来这里一用,是因为日前《城市追踪》的一次关于母亲送儿子当兵的听众热线节目叫主持人突然想起了它。之所以将“东洋”两字打了引号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伊拉克毕竟不是日本,但“远东”、“中东”多少都带个“东”字;二是按中国人的修辞习惯,“自”为“己”,“他”为“洋”,往宽里想,也不能算太牵强。
 
男儿志向与慈母心肠
 
应邀前来直播间的两位嘉宾是母子,母亲大约四十几岁,姓何,她的独生儿子刚满十八,叫Bill,是主持人前几天去一家小餐馆吃中餐的时候偶尔认识的。当时,邻座里这一母一子正在争论,他们虽然声音不高,但气氛却挺热烈,待竖耳细听端详,得知争的是儿子当兵的事。受职业好奇心的驱使,主持人移座与他们攀谈起来,再加上日后三番五次的邀请,这才有了上面说的听众热线节目。
儿子Bill应该算是个不错的学生,成绩虽然不算全班第一,却也一直没有低过前十名的水平。前不久,他刚刚高中毕业,就在同学们热热闹闹各奔前程的时候,他却向母亲提出要去当兵。他的理由是,国家正在用人之际,好男儿个个应该挺身而出。
看来,儿子的确长大了,他懂得保家卫国了,懂得男儿自强了,他选择加入十几万前线英勇将士们的光荣行列了!儿子的选择叫做母亲的肃然起敬,这道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加宝贵?对自己一手养大的儿子、对前线那十几万英勇将士,哪个忍心不用最美好的心灵词语去尽情赞美?更不要说他们自己的生身母亲。
可这消息对于做母亲的又意味着什么?更何况,这又是一位何等经历的母亲啊?想她多少个春秋寒暑,只身守着她唯一的儿子,磨爬滚打、茹苦含辛,如今好不容易盼到儿子十八岁了,他却要飞了。可他这是要往哪里飞呀?这不明明是……?这消息对于她,无异于一声晴天霹雳。
小孩子不懂,可做母亲的心里清楚。保家卫国她责无旁贷,可她这是送儿子去保谁呢?不错,她像儿子一样爱美国,可是心里却有说不出来的话。
然而,这又是一位何等深明大义的母亲。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甚至后来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直到今天,她都一直跟他讲民主,凡事都跟儿子商量,只要儿子说得有道理,她宁可向儿子认错。可是,儿子的道理是“保家卫国”,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道理,能叫当妈的说什么?不是当妈的不拦挡,是自己的儿子她自己最清楚,凡是他自己认准的,保证一条路走到底,况且,她也一直是这么教他的。可眼前打的这是一场什么仗?真乃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也罢,有道是“儿大不由娘”,流了几天眼泪之后,当娘的只好选择自己咽下苦果。余下的,祈求上帝看在他们孤儿寡母的份上开恩吧!
对于眼前这难心的一母一子,人们究竟应该如何看?或者,有些什么好的建议给他们?主持人提议立即开放听众热线,看社区里的人父人母们对何女士和她的儿子都怎么说。
 
儿子Bill的解释
 
提前开放的听众热线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打“爆”了。一位男性听众抢先打进来。他向这位十八岁的小伙子表示崇高的敬意。他问他,“能不能跟我说说你为什么要当兵?”
十八岁的叫小伙子,其实他还是个孩子,他还不懂得趁机夸张自己。他说他身上有不少毛病,比如懒惰、办事拖拉、丢三落四等等,因此想去过过军旅生活,趁机会好好锻炼锻炼。问他难道不知道国家如今正在打仗,他说,那正好是他报效国家的机会。
“报效国家有很多途经,你为什么单单选择当兵?”听众问。
“我觉得,那样最真实、最直接。坐在家里体会不出来。”
“你知道我们是在别人的国家里打仗吗?”听众再问。
“那我不管。我妈领我来美国就是相信美国,相信美国就得相信政府。政府决定要打仗,当兵的,只有服从才算效忠。”
“好样的,小伙子。”听众转而对何女士说,“我前些日子看过一本书,写的是二战期间的一些德国兵。他们也都是些响应政府号召的热血青年,像你的儿子一样。可是,死在战场上的当然不用说,活下来的,却一生饱受身心折磨。战争结束了,若干年过去了,可是,他们一个个怀着忏悔的心,无不抱恨终生。”
 
母亲何女士的解释
 
一位女性听众打电话进来直接对何女士说,“我也有儿子,我也是母亲,可是,我真的很佩服你这个做母亲的。我想象不出,我怎么能舍得将我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去当炮盔?”两句话,电话挂断了。谁都听得出,她对何女士不无埋怨。
何女士对着麦克风说,“我感谢你,这位朋友。我知道你还在听,我想告诉你我不怪你。”她的眼圈一下子红了。“我和天下的母亲一样,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美国的、是母亲就没有一个愿意自己的儿子去打仗。可是,现在我难的不仅仅是这种天下母亲都一样的难割难舍,我难的是说不清楚这仗为什么非打不可。说真的,如果今天是伊拉克打到我们美国来了,不要说我能送儿子去当兵,相信你也一定能。就是儿子万一牺牲了,他们是保家卫国的烈士,我们是烈士的母亲,我们的腰板也挺得直,想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有一份安慰,你说呢?可是今天这事是什么?”
她咽下一口唾沫接着说,“我的儿子才十八岁,他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说明他已经长大了,说明我这些年来培养他的心血没白花。孩子能这样知道知道报效国家,连做母亲的都得敬佩他,你叫我怎么好抹杀了他这一腔爱国热情?你们不知道,在舍不得儿子的感情上,我没有什么两样,我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不错,我是心疼,可是我不委屈,但现在我委屈。我委屈我自己,怎么赶上这么一个倒霉点儿,好不容易咬牙送儿子去当一回兵,打的却是别人的国家;我更替我的儿子委屈,委屈他迟早白白浪费了他十八岁就有的报效国家的一腔爱国热情!”
 
这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何女士的一番真情表白显然感动了儿子,也感动了直播间的两位主持人和收音机前的听众。就在儿子把自己跟前的一杯水双手端起来给母亲喝的时候,又有一位听众打进来。
这位男性听众老实不客气,他直问Bill,你知道不知道我们现在是在跟谁打仗?Bill回答说他知道,跟伊拉克。那么,你知道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打?他说不知道,但他也不想管那么多,相信政府的决策一定是正确的,政府决定要打,就一定有打的道理。再说,当兵就要服从,叫打谁,他就必须打谁。
“好天真的孩子。我敬佩你的勇气。”男听众感慨说,“不过,我告诉你,我们打的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你年轻轻的大好前程,何必孤注一掷、助纣为虐?难道你的上司叫你向女人和孩子开枪,你也会?!”
母亲显然不愿意听别人那样说她的儿子。她接过话头来说,“我的儿子绝不是个没有人性的人。相反,他的心地很善良。他愿意帮助别人,身边朋友很多。他还特别爱生命。那次他们学校里搞安全驾驶教育,向学生们演习一次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演习刚过他就赶紧给我打电话,说话的时候人都哭了。他说,‘妈,我明白了,什么都没有生命宝贵。”
 
有什么隐情?是否苦于无奈
 
随着打电话的听众人数越来越多,讨论的范围也渐渐涉及了有关Bill当兵动因的一些可能被忽略的细节。其中的一个可能是,也许是哪个不识货的姑娘伤了这位小伙子的心,叫他如此义无反顾,非去当这个兵不可。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一位在线等了好久的听众向Bill表达了深刻的敬佩之后对他的母亲说,他也有一个儿子,年纪跟Bill差不多,但他的儿子假如选择去当兵,他会拿出做父亲的威严横加阻拦。不过,在最后的一句话里,他措辞谨慎地问了何女士一个不无尴尬的问题:“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能不能问一下你们家的经济状况如何?”
弦外有音,何女士听得明白。她爽快地告诉那位听众,她家里,虽然不敢说多么富裕,但起码一个儿子养多少年她都养活得起。“其实,这位听众不是第一个这样问的。我的一位在银行里当总裁的朋友甚至说,‘你要是担心儿子将来怕找不到工作,我现在就可以叫他来我这里上班。’这位朋友还向我保证,给他的年薪不会低于三万。”
她接着说,“俗话讲得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的儿子我知道,他爱这个妈爱到什么份上。再说我,还别说我们过得不错,就是真的吃不上饭了,当妈的,宁可出门要饭养活儿子,也不会舍得将他送出去换口饭吃。”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个多小时的节目很快接近尾声。最后的一位热线听众说得动了情,他尊重这位大义无私的母亲,钦佩她的少年有志的儿子。他声音有些颤抖地对Bill说,“小伙子啊,相信十年以后你会明白你妈,明白我们这些人今天是个什么心情。你实在要去,那就去吧,我会替你祷告。愿上帝保佑你,保佑你快去快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