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为马置鞍”还是“为鞍买马”
-关于再次登月之后上去做什么的苦恼
乃枫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俄登月之争到底还是叫我们美国占了上风。尽管后来一些未上大雅的说法似乎对美国首次登月的真伪程度有所质疑,但至今尚无人拿出更有力的真实证据,从而否定人类登月由美国首开纪录的光辉历史记录。
前不久,不知是出于再证实史实的立场还是因其确有必要,美国纳萨宇航中心向全世界公布了他们2020年之前打算重返月球的宏伟计划。这事听上去似乎鼓舞人心,但接下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说穿了,也许不难理解,再登月球对于美国来说显然问题不大,但登上月球之后有些什么事情好做,却不得不叫人认真考虑。这就自然引出一个颇为有趣的说法,用中国人的通俗表现手法来比喻,“为马置鞍”的应该没错,那么,“为鞍买马”的,倒是一件挺大的新鲜事。
目前,美国宇航局就正为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后究竟做什么而大伤脑筋。
“先鞍后马”
去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他们打算在2020年之前再用火箭飞船将宇航员与“某些货物”送达月球的想法。据负责月球探索计划的宇航局官员斯科特•霍罗维茨(前宇航员)透露,2006年他和他的部门整年的活动就是围绕这一大胆设想而安排的。当然,他们不得不考虑为达到这一目地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用他的话说,“2005年之前,我们从事的是登月系统的‘结构研究’,说白了就是‘我们怎么样登上月球’,而我们今年着眼研究的,却是到了那里以后要做什么。”
征集创意
话说回来,月球毕竟不是南极,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登陆的目的不解决,听起来总不是那么实际。再者说,设计何种登陆器将完全取决于登上去做什么的目的,以及因此需要携带些什么样的设备与物资,体积多大,重量多少,等等。霍罗维茨透露说,目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开始向工业领域和科学工作者们广泛征集这方面的创意。当然,距离2020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这事看上去也许并不那么着急,但前提是清楚的,没有登月的目的就设计不了相应的登月着陆器,而没有相应的着陆器,登月就等于是一句空话。据悉,宇航局计划八九月间开始由若干创意方案中择优录取,并进而选定各相关部分的最佳承包商。据了解,重新登月计划是根据布什总统2004年宣布的一项新太空政策制定的,为最终能将宇航员送上火星,2020年之前人类重返月球将是实现火星登陆计划的第一步。
两线作战
两年多来,宇航局的人们一直在试图改组宇航局,以期在2020的截止之日前完成任务,而与此同时,继续修建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又不能搁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穿梭机在2010年以前正常运作。“这有点象两条战线的战争。”霍罗维茨说,“更困难的是,他们必须在不增加额外预算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但斯科特•霍罗维茨把这项工作称作一次重大的挑战,他说:“在过去人类太空飞行的二、三十年间,美国宇航局一直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因此,三十多年来,我们没有研制出任何新的将人类载离地球的航天器。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但同时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我们不能继续使用传统的穿梭机和太空站的运作方式。如果我们还想继续在发射工具、登陆器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取得进展的话,那我们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开发,同时还必须保证它们每一个的安全运作。为此,我们不得不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单位时间内从事许多不同的工作。”
资金推动
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希望在2012年之前将新的载人飞船准备就绪,以替代目前的穿梭机。因为现有的穿梭机无法完成运载太空站参观游客,以及维修太空望远镜与执行月球探测任务的设想。不过,正像所有的其它事务一样,计划是需要资金推动的。以往的预算苦恼曾使他的这一计划推迟了两年。格里芬去年上任美国宇航局局长之后不久,便发现穿梭机与太空站运作项目的预算短缺。因此,他曾从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项目中拿出十五亿美元用以聊补穿梭机与太空站项目将近四十亿美元的预算缺口。格里芬说:“这笔资金至少造成了原计划部署日期的再行延期,我们不愿意这样做,可我们也是迫不得己。”
只争朝夕
资金短缺问题也同样影响着再度登月计划。尽管最初的计划是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将宇航员重新送达月球表面,但就现在的资金短缺情形看,他们也不得不一再将目标缩水,说法上是“力争赶在2020年末”。对此,格里芬表示,他将努力,“尽量使计划提前”。格里芬还表示,美国宇航局将设法在2014年之前将所需的新型载人飞船准备就绪,以缩短2010年的第一次部署和最后一次航天飞行之间的时间差。他说,他不想让美国的人类太空飞行间断太长时间。 “这是维持美国伟大形象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只争朝夕。”
看来,“为马置鞍”也好,“为鞍买马”也罢,搞科学的,毕竟满脑子都是科学,至于钱的尴尬,他们哪里知道?王熙凤说,“大有大的难处”,搞科学的哪里知道我们这个家有多么难当,他们哪个知道伊拉克打一天仗需要多少钱?老百姓有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刊载于《城市杂志》周刊
-关于再次登月之后上去做什么的苦恼
乃枫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俄登月之争到底还是叫我们美国占了上风。尽管后来一些未上大雅的说法似乎对美国首次登月的真伪程度有所质疑,但至今尚无人拿出更有力的真实证据,从而否定人类登月由美国首开纪录的光辉历史记录。
前不久,不知是出于再证实史实的立场还是因其确有必要,美国纳萨宇航中心向全世界公布了他们2020年之前打算重返月球的宏伟计划。这事听上去似乎鼓舞人心,但接下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说穿了,也许不难理解,再登月球对于美国来说显然问题不大,但登上月球之后有些什么事情好做,却不得不叫人认真考虑。这就自然引出一个颇为有趣的说法,用中国人的通俗表现手法来比喻,“为马置鞍”的应该没错,那么,“为鞍买马”的,倒是一件挺大的新鲜事。
目前,美国宇航局就正为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后究竟做什么而大伤脑筋。
“先鞍后马”
去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他们打算在2020年之前再用火箭飞船将宇航员与“某些货物”送达月球的想法。据负责月球探索计划的宇航局官员斯科特•霍罗维茨(前宇航员)透露,2006年他和他的部门整年的活动就是围绕这一大胆设想而安排的。当然,他们不得不考虑为达到这一目地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用他的话说,“2005年之前,我们从事的是登月系统的‘结构研究’,说白了就是‘我们怎么样登上月球’,而我们今年着眼研究的,却是到了那里以后要做什么。”
征集创意
话说回来,月球毕竟不是南极,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登陆的目的不解决,听起来总不是那么实际。再者说,设计何种登陆器将完全取决于登上去做什么的目的,以及因此需要携带些什么样的设备与物资,体积多大,重量多少,等等。霍罗维茨透露说,目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开始向工业领域和科学工作者们广泛征集这方面的创意。当然,距离2020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这事看上去也许并不那么着急,但前提是清楚的,没有登月的目的就设计不了相应的登月着陆器,而没有相应的着陆器,登月就等于是一句空话。据悉,宇航局计划八九月间开始由若干创意方案中择优录取,并进而选定各相关部分的最佳承包商。据了解,重新登月计划是根据布什总统2004年宣布的一项新太空政策制定的,为最终能将宇航员送上火星,2020年之前人类重返月球将是实现火星登陆计划的第一步。
两线作战
两年多来,宇航局的人们一直在试图改组宇航局,以期在2020的截止之日前完成任务,而与此同时,继续修建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又不能搁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穿梭机在2010年以前正常运作。“这有点象两条战线的战争。”霍罗维茨说,“更困难的是,他们必须在不增加额外预算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但斯科特•霍罗维茨把这项工作称作一次重大的挑战,他说:“在过去人类太空飞行的二、三十年间,美国宇航局一直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因此,三十多年来,我们没有研制出任何新的将人类载离地球的航天器。这是一个不小的缺憾,但同时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我们不能继续使用传统的穿梭机和太空站的运作方式。如果我们还想继续在发射工具、登陆器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取得进展的话,那我们就需要进行不断的开发,同时还必须保证它们每一个的安全运作。为此,我们不得不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单位时间内从事许多不同的工作。”
资金推动
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希望在2012年之前将新的载人飞船准备就绪,以替代目前的穿梭机。因为现有的穿梭机无法完成运载太空站参观游客,以及维修太空望远镜与执行月球探测任务的设想。不过,正像所有的其它事务一样,计划是需要资金推动的。以往的预算苦恼曾使他的这一计划推迟了两年。格里芬去年上任美国宇航局局长之后不久,便发现穿梭机与太空站运作项目的预算短缺。因此,他曾从新型载人飞船的研制项目中拿出十五亿美元用以聊补穿梭机与太空站项目将近四十亿美元的预算缺口。格里芬说:“这笔资金至少造成了原计划部署日期的再行延期,我们不愿意这样做,可我们也是迫不得己。”
只争朝夕
资金短缺问题也同样影响着再度登月计划。尽管最初的计划是在2015年到2020年期间将宇航员重新送达月球表面,但就现在的资金短缺情形看,他们也不得不一再将目标缩水,说法上是“力争赶在2020年末”。对此,格里芬表示,他将努力,“尽量使计划提前”。格里芬还表示,美国宇航局将设法在2014年之前将所需的新型载人飞船准备就绪,以缩短2010年的第一次部署和最后一次航天飞行之间的时间差。他说,他不想让美国的人类太空飞行间断太长时间。 “这是维持美国伟大形象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只争朝夕。”
看来,“为马置鞍”也好,“为鞍买马”也罢,搞科学的,毕竟满脑子都是科学,至于钱的尴尬,他们哪里知道?王熙凤说,“大有大的难处”,搞科学的哪里知道我们这个家有多么难当,他们哪个知道伊拉克打一天仗需要多少钱?老百姓有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刊载于《城市杂志》周刊
前一篇:《风雨天堂》引子 (应邀重发)
后一篇:COCK、公鸡与男性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