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答博友问 |
<风雨天堂>引子
乃枫
洛杉矶可不像纽约,上千万人夹在摩天大楼的楼缝里,人与人挨着肩膀,车与车顶着屁股。洛杉矶大可不必如此,它有的是地盘。从现代化都市“寸土寸金”的意义上讲,不能不说它比纽约富裕多了。只可惜,它有段不大光彩的历史,据说是从人家墨西哥人的手上硬抢来的。
就像不义之财花起来不心疼一样,洛杉矶在地盘上也轻易不算计。别人的楼往高里盖,洛杉矶的房往平里推。再说,这里还是个地震频发带,能往平里推的,谁还愿意冒那个拔高的风险?就这么推来推去,一直推到今天,洛杉矶的地盘就眼看着越推越大了。
行政区划上说的洛杉矶市和人们嘴上说的洛杉矶本不是一回事。前者指的是市中心的那几幢高楼、几条街,总共也没有几平方英里大。后者说的,却是洛杉矶县(美国的县比市大),也叫洛杉矶郡,还有人叫它大洛杉矶地区。
大洛杉矶地区的确大得出奇,北起那年发生强烈地震的北岭,南到车水马龙的洛杉矶码头,西至太平洋边上的桑塔莫尼卡,东达15号公路跟前的“内陆帝国”,难怪这些年有人说,整个南加州都算洛杉矶。这一说法虽然有些霸道,不过,看看大洛杉矶地区这十几年中迅猛的发展势头,是真是假,也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也不怪洛杉矶地盘大,当初落基山从北面甩下来的时候,就那么大大咧咧、心不在焉地把自己的尾巴抖落得东一截西一段的。山尾巴没抖落到的地方,就留出了东一簇西一块的山谷地。人们就在这些零零散散的山谷地上生息繁衍,日子久了,小村落就演变成大牧场,大牧场再抖擞成大集镇,大集镇又发达成卫星城,没用上一百年,就形成了现在这样星罗棋布的规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是棋盘上的格,零零散散的卫星城就是棋子,而棋子就拿在下棋人的手上。
洛杉矶的卫星城多得数不清,小的万儿八千人,大的几万人,七拼八凑就是个千儿八百万。卫星城与卫星城之间,远则三五英里,近则一二英里,踩一脚油门就到。这里的族群也各色各样,多得没法划分。有人说,地球上有多少个人种,洛杉矶就有多少个族群。其实,人们也大可不必去较那个真,就那么马马虎虎地两刀三块,料也犯不了大错,还省得数漏了谁。这样划分出来的三个族群也就清清楚楚了:以先期欧洲列强的后裔为代表的美裔、以后期华裔“淘金者”为代表的亚裔和祖祖辈辈就没离开过洛杉矶一步的墨西哥裔。三大族裔,各操各的语言,各想各的心事,然而,人们却融融一炉、相安无事、聚散依依、分合有致,既各过各的日子,又同以身为洛杉矶人为自豪。
在这融融一炉、分合有致的卫星城中间,近十几年中又一下子发达起来一个叫San Gabriel的华人汇集区。早先,识文断字的中国人按照英文的发音,把它一本正经地翻译成“圣盖博市”。叫来叫去嫌麻烦,如今的华人,干脆就都直接叫它“圣市”了。
“圣市”有条宽阔的南北大街,也叫“圣盖博”,从北面的帕萨迪那“山脚大道”那儿顺下来,一直拖到南面的60号公路跟前的小山包上。这中间,它穿过的最大一条街就是Valley。懂英文的,照本宣科地把它翻作“山谷大道”。不过,我不喜欢这个翻法。要是叫我翻,就叫它“万利大道”。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英文的“Valley”怎么听怎么像“万利”;二是因为,不管它叫“万利”,便不足以表达这条街上日益繁荣的商业景象。
万利大道的确很长。它西起东洛杉矶市,东面一直通到河边县,中间横跨了南加利福尼亚州的狭窄地带。还有一个未经考证的说法:就算出了加利福尼亚州,万利大道还在。万利大道上,从阿罕布拉城的大西洋道向东,一直延伸到埃尔蒙地这一带,算是眼珠,以“圣盖博”大街为轴,向左右分别延伸一英里,便是眼珠里的瞳子了。
这一段的万利大道得以繁华,绝非偶然。近十五年来的亚裔移民,尤其是华裔移民,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都搬到了这条街上。越南来的、台湾来的、中国大陆来的、全世界各地来的华裔,一股脑地涌向这里,把他们五颜六色的中英文对照商号广告牌,分行、草、隶、篆,扬扬洒洒地写满了整整一条街。难怪有人把这里叫作“小台北”,也有人戏谑地称它“北京郊区”。
放眼这条万利大道,简直就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华人自治区。花样翻新的商业广场、购物中心层出不穷;排列有致的汽车旅馆、酒店、饭店比比皆是;名目繁多的牙科诊所、脚底按摩应有尽有;风起云涌的移民顾问、证券交易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再加上那些琳琅满目的银行、车行、律师行、珠宝行,花店、鸟店、礼品店、精品店,一家挨着一家,把一条万利大道的南北两面,塞得满满当当。五光十色的促销标语占据了所有的剩余空间,大红大绿的餐馆招牌充斥了视野的每一个角落。
再以万利大道为轴,向南北分别放射一英里,景象就更为壮观了。北起阿罕布拉城的“梅恩”街,南到蒙特利公园市的“嘎威”道,到处都是一个中华的“华”字。“大华”、“爱华”、“光华”、“越华”、“联华”、“兴华”、“美华”、“宏华”,一个轰轰烈烈的“华”字,晃着膀子,硬是从美国人的地盘上生生切出一块华人的独立王国。
这块华人的独立王国不光在地盘上日渐其广,就是王国里国人的脾气也不似先人们早先在人家地盘上所表现的那般低声下气、唯唯诺诺。无论是坐失垂手可得的停车位所引发的顿足捶胸,抑或是一声似不必要的汽车喇叭所招致的破口大骂,都无不表现了国人那点火就着的刚烈脾气。至于阿罕布拉市法院里等着交罚单的逶迤长龙,就更是把国人那种“守法却并不必拘泥于遵纪”的浑然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额法庭也并不冷落。为收费不实的电话账单的,为过期不付的信用卡欠账的,拖了租金不交的,坏了设施不修的,房东撵房客的,房客告房东的,签约不执行的,欠债不归还的,同是国人,争相反目,闹得法官们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就连洛杉矶市中心也绝不在话下。偌大个世界瞩目的洛杉矶展览馆,一年一度,一度三天,举行盛大的华商博览会。人潮汹涌、人头攒动,华人、华货、华事,无不应有尽有。最为壮观者,莫过于万人拥戴的一位彪形气功大汉,一人、一绳、一屌,拖得动一辆25英吨重的巨型卡车。(按每英吨2 204磅计,该卡车净重56 000磅!)果不失言,惊天动地一声断喝,那大汉胯下之物便拖得巨型卡车缓缓行进,其景蔚为壮观。大汉面色不改,气喘不急,成年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无知顽童惊得目瞪口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区区一个男性生殖器,有什么文化性、娱乐性乃至欣赏价值?更何况观众堆里有一半是女人和孩子。答曰:“中华文化。”也难怪,独立王国就是独立王国,去他娘的美国法律!
入夜时分,百忙之中的洛杉矶华人,依然不忘休闲、娱乐,夜生活又使这个独立王国在悠悠夜色中一枝独秀。“菊花”斜对着“王冠”,镇守着大道的南北两边,耀眼的霓虹灯乍明乍灭,紧盯着每一个晚归的男人腰里鼓鼓的钱包;坐镇东西的“富豪”与“大亨”遥相呼应,昏暗的紫罗兰色光束,伴随着咿咿呀呀的美妙乐曲,从一张一闭的门缝里悄悄溜出,赶也赶不走地往路人的眼睛里和耳朵里钻……
据作者考证,“洛杉矶”一词源于西班牙文,直译是“天使的王国”。说得白一点,这里说的“天使”大概就是天堂鸟,所谓“王国”也许就是天堂的意思。
话又说回来,天堂里也不是什么都好,最叫人头疼的是天堂还有天堂的规矩。于是,虎落平阳的也好,如鱼得水的也罢,总不那么叫人称心如意。再要往深里说,为情的、为仇的、为钱的、为命的,闹出些悲欢离合、生生死死也是常有的事。日子久了,天堂就再也不像原先那么太平了。如此说,我把这个故事叫做《风雨天堂》也算空穴来风。读者诸君如若不信,不妨随我去天堂里走一遭。
乃枫
洛杉矶可不像纽约,上千万人夹在摩天大楼的楼缝里,人与人挨着肩膀,车与车顶着屁股。洛杉矶大可不必如此,它有的是地盘。从现代化都市“寸土寸金”的意义上讲,不能不说它比纽约富裕多了。只可惜,它有段不大光彩的历史,据说是从人家墨西哥人的手上硬抢来的。
就像不义之财花起来不心疼一样,洛杉矶在地盘上也轻易不算计。别人的楼往高里盖,洛杉矶的房往平里推。再说,这里还是个地震频发带,能往平里推的,谁还愿意冒那个拔高的风险?就这么推来推去,一直推到今天,洛杉矶的地盘就眼看着越推越大了。
行政区划上说的洛杉矶市和人们嘴上说的洛杉矶本不是一回事。前者指的是市中心的那几幢高楼、几条街,总共也没有几平方英里大。后者说的,却是洛杉矶县(美国的县比市大),也叫洛杉矶郡,还有人叫它大洛杉矶地区。
大洛杉矶地区的确大得出奇,北起那年发生强烈地震的北岭,南到车水马龙的洛杉矶码头,西至太平洋边上的桑塔莫尼卡,东达15号公路跟前的“内陆帝国”,难怪这些年有人说,整个南加州都算洛杉矶。这一说法虽然有些霸道,不过,看看大洛杉矶地区这十几年中迅猛的发展势头,是真是假,也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也不怪洛杉矶地盘大,当初落基山从北面甩下来的时候,就那么大大咧咧、心不在焉地把自己的尾巴抖落得东一截西一段的。山尾巴没抖落到的地方,就留出了东一簇西一块的山谷地。人们就在这些零零散散的山谷地上生息繁衍,日子久了,小村落就演变成大牧场,大牧场再抖擞成大集镇,大集镇又发达成卫星城,没用上一百年,就形成了现在这样星罗棋布的规模。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是棋盘上的格,零零散散的卫星城就是棋子,而棋子就拿在下棋人的手上。
洛杉矶的卫星城多得数不清,小的万儿八千人,大的几万人,七拼八凑就是个千儿八百万。卫星城与卫星城之间,远则三五英里,近则一二英里,踩一脚油门就到。这里的族群也各色各样,多得没法划分。有人说,地球上有多少个人种,洛杉矶就有多少个族群。其实,人们也大可不必去较那个真,就那么马马虎虎地两刀三块,料也犯不了大错,还省得数漏了谁。这样划分出来的三个族群也就清清楚楚了:以先期欧洲列强的后裔为代表的美裔、以后期华裔“淘金者”为代表的亚裔和祖祖辈辈就没离开过洛杉矶一步的墨西哥裔。三大族裔,各操各的语言,各想各的心事,然而,人们却融融一炉、相安无事、聚散依依、分合有致,既各过各的日子,又同以身为洛杉矶人为自豪。
在这融融一炉、分合有致的卫星城中间,近十几年中又一下子发达起来一个叫San Gabriel的华人汇集区。早先,识文断字的中国人按照英文的发音,把它一本正经地翻译成“圣盖博市”。叫来叫去嫌麻烦,如今的华人,干脆就都直接叫它“圣市”了。
“圣市”有条宽阔的南北大街,也叫“圣盖博”,从北面的帕萨迪那“山脚大道”那儿顺下来,一直拖到南面的60号公路跟前的小山包上。这中间,它穿过的最大一条街就是Valley。懂英文的,照本宣科地把它翻作“山谷大道”。不过,我不喜欢这个翻法。要是叫我翻,就叫它“万利大道”。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英文的“Valley”怎么听怎么像“万利”;二是因为,不管它叫“万利”,便不足以表达这条街上日益繁荣的商业景象。
万利大道的确很长。它西起东洛杉矶市,东面一直通到河边县,中间横跨了南加利福尼亚州的狭窄地带。还有一个未经考证的说法:就算出了加利福尼亚州,万利大道还在。万利大道上,从阿罕布拉城的大西洋道向东,一直延伸到埃尔蒙地这一带,算是眼珠,以“圣盖博”大街为轴,向左右分别延伸一英里,便是眼珠里的瞳子了。
这一段的万利大道得以繁华,绝非偶然。近十五年来的亚裔移民,尤其是华裔移民,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都搬到了这条街上。越南来的、台湾来的、中国大陆来的、全世界各地来的华裔,一股脑地涌向这里,把他们五颜六色的中英文对照商号广告牌,分行、草、隶、篆,扬扬洒洒地写满了整整一条街。难怪有人把这里叫作“小台北”,也有人戏谑地称它“北京郊区”。
放眼这条万利大道,简直就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华人自治区。花样翻新的商业广场、购物中心层出不穷;排列有致的汽车旅馆、酒店、饭店比比皆是;名目繁多的牙科诊所、脚底按摩应有尽有;风起云涌的移民顾问、证券交易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再加上那些琳琅满目的银行、车行、律师行、珠宝行,花店、鸟店、礼品店、精品店,一家挨着一家,把一条万利大道的南北两面,塞得满满当当。五光十色的促销标语占据了所有的剩余空间,大红大绿的餐馆招牌充斥了视野的每一个角落。
再以万利大道为轴,向南北分别放射一英里,景象就更为壮观了。北起阿罕布拉城的“梅恩”街,南到蒙特利公园市的“嘎威”道,到处都是一个中华的“华”字。“大华”、“爱华”、“光华”、“越华”、“联华”、“兴华”、“美华”、“宏华”,一个轰轰烈烈的“华”字,晃着膀子,硬是从美国人的地盘上生生切出一块华人的独立王国。
这块华人的独立王国不光在地盘上日渐其广,就是王国里国人的脾气也不似先人们早先在人家地盘上所表现的那般低声下气、唯唯诺诺。无论是坐失垂手可得的停车位所引发的顿足捶胸,抑或是一声似不必要的汽车喇叭所招致的破口大骂,都无不表现了国人那点火就着的刚烈脾气。至于阿罕布拉市法院里等着交罚单的逶迤长龙,就更是把国人那种“守法却并不必拘泥于遵纪”的浑然大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额法庭也并不冷落。为收费不实的电话账单的,为过期不付的信用卡欠账的,拖了租金不交的,坏了设施不修的,房东撵房客的,房客告房东的,签约不执行的,欠债不归还的,同是国人,争相反目,闹得法官们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就连洛杉矶市中心也绝不在话下。偌大个世界瞩目的洛杉矶展览馆,一年一度,一度三天,举行盛大的华商博览会。人潮汹涌、人头攒动,华人、华货、华事,无不应有尽有。最为壮观者,莫过于万人拥戴的一位彪形气功大汉,一人、一绳、一屌,拖得动一辆25英吨重的巨型卡车。(按每英吨2 204磅计,该卡车净重56 000磅!)果不失言,惊天动地一声断喝,那大汉胯下之物便拖得巨型卡车缓缓行进,其景蔚为壮观。大汉面色不改,气喘不急,成年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无知顽童惊得目瞪口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区区一个男性生殖器,有什么文化性、娱乐性乃至欣赏价值?更何况观众堆里有一半是女人和孩子。答曰:“中华文化。”也难怪,独立王国就是独立王国,去他娘的美国法律!
入夜时分,百忙之中的洛杉矶华人,依然不忘休闲、娱乐,夜生活又使这个独立王国在悠悠夜色中一枝独秀。“菊花”斜对着“王冠”,镇守着大道的南北两边,耀眼的霓虹灯乍明乍灭,紧盯着每一个晚归的男人腰里鼓鼓的钱包;坐镇东西的“富豪”与“大亨”遥相呼应,昏暗的紫罗兰色光束,伴随着咿咿呀呀的美妙乐曲,从一张一闭的门缝里悄悄溜出,赶也赶不走地往路人的眼睛里和耳朵里钻……
据作者考证,“洛杉矶”一词源于西班牙文,直译是“天使的王国”。说得白一点,这里说的“天使”大概就是天堂鸟,所谓“王国”也许就是天堂的意思。
话又说回来,天堂里也不是什么都好,最叫人头疼的是天堂还有天堂的规矩。于是,虎落平阳的也好,如鱼得水的也罢,总不那么叫人称心如意。再要往深里说,为情的、为仇的、为钱的、为命的,闹出些悲欢离合、生生死死也是常有的事。日子久了,天堂就再也不像原先那么太平了。如此说,我把这个故事叫做《风雨天堂》也算空穴来风。读者诸君如若不信,不妨随我去天堂里走一遭。
前一篇:龙走天边还是龙
后一篇:“为马置鞍”还是“为鞍买马”